中國殲-31已經許久沒有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雖然在2015年的中航工業的年報中提及了殲-31作為未來的主要業務領域將會獲得進一步提升。但是實際上行內人都知道殲-31是沈飛在中航工業支持下,自籌資金研發的一款中國的X系列戰機。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鍛鍊隊伍和對沈飛對四代機的工藝技術和材料技術的應用理解能力。不過既然中航工業計劃大量投入資金來搞,目的何在呢?
首先我們現在看到,在世界的軍機市場上,銷量第一是F-16,而且美國人也打算繼續推廣自己的F-16改進方案。而計劃採購下一代戰機的,基本都是兜里略有富裕但是又沒有太多大筆銀兩的買家。面對這樣的市場,我們的殲-31未來之路又在哪裡呢?
首先要審視我們自己的殲-31自身,-31是一個現成的出口好方案,不過主要瓶頸在於發動機尚不能自產,沒有超音巡航,多數賣家人家恐怕一時半會兒不太中意,基本1.0版本的研發接近尾聲了,性能怎樣上過航展表演過,大夥都有數,定位就是中低低端。
中國空軍基本上是不會裝備它,哪位買家要買就下單,可以組織給你產,你不下單,對於中國也沒多大損失。中航前期研發的錢已經花去了,沒有回頭路。就算把它當3代機來賣,也不會虧本。一架31的價錢也就差不多2架F16C,便宜得很。F16是3000多萬美金,據說殲31也就5000-6000萬美金。
但是有個很嚴重的問題,殲-31能打得過2架F-16C/D嗎?目前仍然存在疑問,而且你要完善殲-31推進到量產,仍需要資金投入,這個資金你再讓中航工業自己投入,很有難度,不是幾千萬手工攢架飛機出來的事了,而是要生產線化基本是個天文數字了。
當然我們殲-31也有優勢,雙發的構造,至少安全比F-16和鷹獅好。而且殲-31的設計就是符合隱身的外形,隱身能力不會比三代機差。雖然不能超音巡航,但是在亞音速內的機動性能卻也應該不會差,座艙全透明化,雷達,航電全部都是中國自產的,樣樣都划算。
還有一點很重要,殲-31天生就有改進空間可以上艦,甚至可以輕載在攻擊艦上起飛。另外就是製造工藝上 F-16沒法和殲-31比,殲-31大量使用了3D列印技術,機體可靠性足,維護起來也比三代機更方便,更快捷。如果殲-31退而求其次,犧牲掉隱身性能,在外掛上也不輸F16C/D。綜合性能跟颱風和蘇-35,殲-11D比可能差以一個檔次。不過仍然具有很好的出口潛力。畢竟也不是人人都需要這些高端機。
而且退一步說,就算殲-31不能出口,它仍然是一架值得不斷改進的驗證機,當年成飛的發展也是在不斷改進殲-7各種型號下,積累了大量技術-腹部進氣道,隱身設計,鍍金艙蓋技術,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成飛自籌資金做的技術鋪墊。現在的殲-31也一樣,只不過沈飛上的有些晚了。
如果有機會能改進成艦載型去模擬航母陸上基地進行試飛的話,哪怕它都不如意,都將成為未來中國發展重型隱身艦載固定翼飛機的重要里程碑。無論未來上艦的有人機,無人機,都可以從殲-31改進中獲得經驗教訓。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搞,也必須要投入的。就算最終殲-31失敗了,仍然是對我國航空企業的極大鍛鍊,畢竟不經歷這個過程,我們是再也無法追趕上美國航空企業!
日前,裝上新式垂尾的殲-31大比例模型亮相第16屆北京國際航空展,還首次公布了殲-31的技戰術性能,再次引發各界對殲-31以及性能更為優異 的殲-20戰機是否將裝備航母的猜測。軍事專家張召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殲-31具備了典型四代機的先進特性,上艦不成問題,且該機型可與殲-15形成很好的高低搭配。但殲-20由於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上艦的需求,如果要登上航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殲-31代號「鶻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四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綜合作戰效能優異,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 動平尾的正常布局,兩側布置大S型彎曲進氣道,配置內埋式武器艙。該機型前輪採用雙輪設計,這是艦載機的典型特徵,利於更穩當地降落在相對狹小且處於運動 中的航母跑道上。如果將殲-31部署在航母上,可以與先前服役的殲-15形成高低搭配的戰鬥群。
張召忠表示,殲-31具備四代機的先進性,還能吸收殲-15艦載機上成熟的技術,所以殲-31上艦應該沒有問題。未來,殲-31憑藉其隱身性能在前面打頭陣,與殲-15高低搭配,兩種機型配合作戰效果會很好。
「海軍的飛機考慮的因素複雜得多,陸基飛機是不可能直接在航母上進行起降的。」張召忠指出,殲-31的設計兼顧了海上防鹽霧和抵抗惡劣氣象、未來在航母上彈射起飛和機翼摺疊、以及短距起飛所要求的大推重比等問題。
殲-31氣動布局採用了隱身設計,相關措施主要包括機身邊緣平行、機體表面儘量減少鼓包縫隙等雷達散射源、艙門採用鋸齒狀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四代機隱身設計的特徵。不過,美國一些專家對殲-31的隱身性能提出了質疑。
張召忠表示,目前殲-31還未服役,仍在研製過程中,未來在試飛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改進,在這種情況下對它進行質疑是沒有道理的。美國四代戰機 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已經參加過一系列海外戰爭,從技術到實戰能力都日趨完善,「中國與之相比可能稍遜一籌,但也許會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反超美國。」
在單機作戰方面,殲-20明顯優於殲-31,殲-20是具備優越飛行性能、大彈倉、大航程的重型飛機,美國《航空周刊》曾揣測稱,殲-20的艦載版本可能於2020年左右服役,而且將以每年約20架的速度裝備中國海軍。
張召忠認為,殲-20研製之初並沒有發展艦載機的要求,遼寧艦改裝也沒有考慮要搭載殲-20,其尺寸放在航母上並不合適。為了滿足在航母甲板著 艦需求,殲-20需要加裝尾勾及一系列改裝設計,這會破壞殲-20的隱身性能。
而且在著艦前,殲-20的飛行速度要從兩倍音速降至每小時300公里,這又 使其超音速優勢被消弭。可以說,殲-20如要上艦,將面臨很多困難,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
近日,中國公布了今年9月16日頒發的第三屆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獲獎名單,透露了一系列我國航空的最新成就。其中彈射起飛新型艦載機特別引人注目!而文中特彆強調了是新型艦載機。那麼能否是殲-31艦載型全尺寸模型已經登上中國遼寧號航母甲板。
有關信息也表明,中國正在加緊研製電磁彈射式器,在未來建成的航母上,中國四代艦載機將一展雄風。殲-31擔當中國未來艦載機早就有過網傳。眾所周知,四代機具有兩大突出特點:超音速巡航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在海空戰鬥中,裝備四代機的軍隊的打擊能力將大大提高。殲-31是我國國產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理應擔當重任。
但也有不少人擔心,中國殲-31戰機屬於中推,比起大推的殲-20戰機在超巡航和對地海攻擊上有明顯的差距,讓殲-31擔當中國四代艦載機將無法保證抗衡美軍航母戰鬥群而作為艦載隱身機,殲-20與殲-31 比較,殲-31戰機更具優勢。
殲-20戰機屬於是重型飛機。30噸左右的艦載機,對航母的承載量來說就減少了很多,航母搭載的艦載機至少在40架以上,美國的航母搭載艦載機基本達到50-70架左右。從這個角度出發,相對重量更輕的中型隱身戰鬥機殲-31戰機無疑就是最佳選擇。
殲-31戰機雖然小於殲-20,但殲-31戰機卻更讓美日擔憂,因為殲-31相對不那麼複雜的設備和較低的發展費用表明其可能更早服 役。儘管目前暫時使用RD-93,不過將來肯定會換裝直徑和推力更大的國產發動機。
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同烏克蘭童工發展的渦扇發動機WS-13用於我殲-31戰機已毋庸置疑,WS-13發動機改進版推比為9,推力9500KG,兩台19000KG足夠了。
事實上,採用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5,作戰半徑在1000公里以上,位列現役艦載機第一方陣,火控雷達、制導飛彈等方面等各項指標 與美國大黃蜂基本接近,達到世界一流標準。
然而作為新一代艦載機,殲-15戰機還遠遠不夠,充其量只能滿足目前中國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和遼寧號航母的艦載力。作 為新一代艦載機,非殲-31戰機莫屬。事實上,美國人早就有過預言殲-31會上航母,同時也是最擔憂的一件事。
殲-31研製進度比較快,成為了航母的艦載機,作為過渡,會出現殲-15和殲-31配合作戰的情況,形成第三代和第四代艦載機搭配的組合方式。在海上作戰時,殲-31如同「磚頭」,利用其隱身優勢首先撕裂對方的防空體系。大批的殲-15隨後發揮優勢,攜帶大量彈藥實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