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馬來西亞人~ macam ini lah !

@ 2016-03-06

馬來西亞人是個特別的存在,不管是語言,飲食,或是文化都是別的國家的人無法模仿的。

比方說, 一句」好了嗎「

我們可以譯成」好了沒有「,」好liao嗎「,」ok liao?「, "sudah ke?"等多種講法,

這種特別的語助詞是非馬來西亞人無法理解的。

以下來看看外國人是怎麼看待馬來西亞人的~~

義大利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刻板而不相信自己

來自義大利的廚師覺得馬來西亞人不尊重所謂的「專業」

「大馬是各種文化的混合體,每個地方的各有特色湊成文化之美。」

曾經有兩三年時間,他越過長堤到新加坡工作,但他還是喜歡大馬的「多變形狀」。新加坡的系統化,令費德里柯覺得很「方塊」,一切已經準備妥當,工作很容易,大馬則有很多種「形狀」,比較有趣味。

在廚房工作,費德里柯發現大馬人的一些刻板思維。「大馬人常混淆工作與專業的意義,他們常把專業當工作,認為工作是為了賺錢,卻沒想過,無論是當廚師、記者、司機或侍應生,都不是工作,而是一種專業。」

在歐洲,他們相信廚師是專業,所以小小年紀就開始入行。「有的人會埋怨,當司機太熱了、在廚房太累了……他們不明白,很多事都不容易得來的。其實大馬具備許多有才華的人,但他們就是不相信自己。」

ps: 是的,馬來西亞(華)人大多都缺乏自信,再不然就過渡謙虛..

台灣人眼中的馬來西亞人

原來……台灣人眼中的馬來西亞人是:

• 馬來西亞人超愛洗澡,1天洗澡2至3次,絕對正常。

• 馬來西亞人超愛喝咖啡與美錄,幾乎活到老,喝到老。

• 馬來西亞人超愛打羽毛球,8或9點開始打,結束後,一大班去夜宵。

• 馬來西亞人超愛喝茶,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喝好幾次。

• 馬來西亞人特別耐熱。天氣再熱,他們也能吃辣椒,吃肉骨茶或火鍋。

• 馬來西亞人超愛穿人字拖。

• 馬來西亞人好像特別喜歡去泰國。應該是……泰國比較靠近馬來西亞,而且消費不高。

• 馬來西亞人特別關心政治,特別是近這幾年。

馬來西亞華人:普遍長得比較清新,如果是純本地的華語,很溫柔很軟,有很多語氣詞,有些句子或詞語的聲調跟中國不一樣。如果是認真說普通話應該沒問題。

日本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坦蕩蕩但不講紀律

馬來西亞人流於放肆的率性,讓來自日本的鈴木真人瞠目結舌

在他看來,馬來西亞人比較隨性,性格有點坦蕩蕩,不太在意別人怎樣看自己,「不像日本人很在意別人怎樣看自己,很注意自己的外表。」

因 為率性而為,所以他眼中的馬來西亞人也比較少繃著臉皺著眉,「有日本的地鐵站,大家都穿深色上班服,臉上都沒有表情,感覺大家都很壓力,很累,冬天的時 候,更加壓力,更累,更難過;但在這裡,地鐵內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情,大家比較放鬆,感覺沒甚麼壓力。這個國家給我的感覺是蠻放鬆、蠻開心、蠻自由 的!」

在生活上,偶爾的率性而為是好的,但在一些講求紀律和效率的場合,馬來西亞人流於放肆的率性,卻常讓鈴木真人瞠目結舌,無法接受。

譬如在馬路上,「太自由了,好像沒有交通規則需要遵守似的,」還有在公共服務領域,他掏出移民局發給他的證件給我看,「照片怪怪的,我的臉扁掉了,但還是照用,感覺有點不太認真啦..."

英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樂觀而愛分享

英國夫婦覺得馬來西亞人總喜歡以自己文化、食物為榮,以及樂觀開朗的性情

馬 來西亞人給她的印象,就是常常會主動和她分享生活上的每一件事,總喜歡以自己文化、食物為榮,以及樂觀開朗的性情。她坦言,也許在生活上她接觸的人,大部 份都在她提供導覽義工服務的國家博物館內,包括來自世界各方和本地各族義工,彼此間互相幫忙扶持。「他們都是知識份子,思維較開放,視野遼闊的一群。

印尼人認為馬來西亞人:追求男女平等

來自印尼的幫傭蜜思莉覺得馬來西亞的婦女勤勞而獨立

蜜思莉是華人家庭的女幫傭,她自覺幸運,來馬5年不曾被欺壓,僱主身邊的人對她很好。在她心目中的馬來西亞,是個男女平等的國家,而大馬的婦女更是勤勞、獨立的女性。

在印尼,大多數是男人出外工作的,因為印尼男人自大,不甘願屈於女人之下。相反的,她卻發覺很多馬來西亞婦女都很勤勞和獨立,很多孩子都是來自雙薪家庭,她認為馬來西亞是男女平等的國家。

緬甸人認為馬來西亞人:熱情而善樂好施

來自緬甸的工人覺得馬來西亞人很溫暖熱情與美好

「無論是老闆還是其他員工都對我很好,他們把我當成一家人,我有困難他們會很樂意幫助我。早年,我父親要買汽車和建房子,我無法一下子就給他一筆錢,我把實況告訴老闆,他借了我一筆錢,日後才逐月在我的薪水裡倒扣。」

他解說,在緬甸置房產和馬來西亞的情況是很大差別的。大馬人可以分期付款,但在緬甸,卻是一次過用現金來交易的。因此,比起緬甸,馬來西亞對他來說是溫暖的、熱情的、美好的……

伊拉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不極端‧不過度自由‧剛剛好

來自伊拉克的阿拉沙里非常佩服馬來西亞華人教育孩子的原則

在阿拉沙里眼中,大馬是個很容易適應的地方,他女兒在這裡長大,與其他回教及西方國家相比,生活在大馬可以很折衷,不比中東極端,也沒有紐西蘭的過度自由。

經營中東餐廳生意,少不了接觸來自各階層的人士。阿拉沙里發現,大馬成就高的人,比較謙虛,那些高傲的人,卻是不上不下的中階層人士。他不時會看到穿著拖鞋,帶著溫和態度、不講求排場的顯赫人物來到餐廳用餐。

駕車在路上,把交通弄得一團糟的是低層次的人,但比起在穿行在中東市中心、不間斷的車笛聲,這裡的駕駛態度已經算很很好了。要是換成在中東,伊拉克人互相殺害,就是因為駕駛糾紛所引起的。

阿拉沙里佩服華人教育孩子的原則。

「他們會花時間、金錢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為孩子計劃接下來生活的一條路。這種想法,不是很多社會都能夠未雨綢繆。」

華人文化對他的衝擊比較大,華人家庭的文化,尤其是做生意方式和原則。只要避開一些分化,就可以更透明。阿拉沙里是這麼看馬來西亞。

韓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輕鬆生活但效率不高

來自韓國的權赫崇覺得馬來西亞人的生活緩慢而輕鬆

「跟其他亞洲國家相比,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安全、比較富有的國家,這裡的高速公路發達,交通規劃得不錯。」這是住在本國已有5年光陰的韓國裔權赫崇對大馬的看法。

權赫崇與太太和母親打算常住在大馬,「韓國人口多、生活水準高、競爭力很強,有如日本,大家都活在壓力當中,令自己喘不過氣來,反之,大馬沒有讓我有這種感覺,我很enjoy這裡的生活,沒有所謂的不習慣。

「在大馬,我能夠真正體會到放鬆,做每一樣事情不需要緊繃自己,思緒方面也不會造成凌亂,工作起來非常愉快。」

對他來說,大馬的步伐比較慢,申請事物和辦理手續都需要等到一段時間才能得到回復,造成部份的不方便,這是他唯一覺得遺憾的一點,不過大致上來說,他都能夠融入這裡的生活。

外國人眼中的馬來西亞人

英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 樂觀而愛分享

義大利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刻板而不相信自己

伊拉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不極端,不過度自由,剛剛好

菲律賓人認為馬來西亞人:愛遲到

印尼人認為馬來西亞人:追求男女平等

緬甸人認為馬來西亞人:熱情而樂衫好施

韓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輕鬆生活但效率不高

日本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坦蕩蕩但不講紀律

西藏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冷漠,沒安全感

印度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壓力大

台灣人認為馬來西亞人:表面熱情但內里戒心很重

香港人認為馬來西亞人:熱情但保守

中國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堅強,愛國

馬來西亞人認為馬來西亞人:沒有公平意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