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具
摩托車燈具是用於照明和發出光信號的裝置。其作用是為摩托車行駛提供各種照明燈光和提示車輛的輪廓位置及轉向方向,保證車輛的行車安全。摩托車燈具包括前大燈、制動燈、後位置燈、後牌照燈、轉向燈、反射器等。
1、 前大燈
前大燈位於車輛的前部,其作用是照亮車輛前方的道路。前大燈由燈罩、燈殼、反光碗、燈泡、燈座、防塵蓋、燈光調整螺釘以及線束等幾部分組成。燈罩、燈殼、反光碗的材料為PC(聚碳酸酯)。
前大燈的形狀有圓形、方形以及異型。分為單燈和雙燈兩種,光色為白色或暖光色。
2、 制動燈
向車輛後方的車輛和行人表明車輛正在製動的燈具,以提醒後面來車注意安全。
制動燈由燈罩、燈殼、反光碗、燈泡、燈座、防塵蓋以及線束等幾部分組成,光色為紅色。燈罩材料通常為PMMA有機玻璃,燈殼材料為PP或ABS,反光碗材料為PC(聚碳酸酯)。
3、 後位置燈
從摩托車後方觀察,表明車輛存在的燈具。後位置燈通常和製動燈組合在一起,光色為紅色。
4、 後牌照燈
用於照明後牌照板空間的燈具。後牌照燈通常和後位置燈共用一個光源,借用後位置燈的光線從尾燈罩下方的透鏡穿過來照亮車輛牌照,光色為白色。
5、轉向燈
轉向燈是用於向其他車輛和行人表明車輛將向左或向右轉向的燈具。轉向燈在摩托車的前後左右一共有4隻,光色一般為琥珀色。轉向燈由燈罩、燈殼、反光碗、燈泡、手柄以及線束等幾部分組成。燈罩材料通常為PMMA有機玻璃,燈殼材料為PP或ABS,手柄材料為三元乙丙橡膠或硬質聚氯乙烯。
6、反射器
通過外來光源照射後的反射光,向位於光源附近的車輛和行人表明車輛存在的裝置。反射器分為側反射器和後反射器兩種,側反射器的反光顏色為琥珀色,一般位於摩托車的前減震兩側;後反射器的反光顏色為紅色,一般位於後擋泥板上,有些車型的後反射器位於尾燈燈罩上。
二、電器
摩托車的電器線路與汽車基本相似。電器線路分為電源、點火、照明、儀表及音響幾個部分。
電源部分一般均為交流發電機(或由磁電機充電線圈供電)、整流器、蓄電池組成。摩托車用的磁電機隨摩托車型號的不同,也有多種結構。一般有飛輪式磁電機和磁鋼轉子式磁電機兩種形式。
摩托車的點火方式,有蓄電池點火系統、磁電機點火系統和電晶體點火系統三種。在點火系統中又分有觸點電容放電式點火與無觸點電容放電式點火兩類。無觸點電容放電英文縮寫為CDI,CDI實際上是指電容充電放電電路和可控矽開關電路組成的組合電路,俗稱電子點火器。
三、前後減震
跟汽車一樣,摩托車懸掛有兩個最重要,也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功能:吸收不平地面帶給車身的震動,讓整個騎行變得更加舒適;同時保持輪胎和地面的接觸,保證輪胎向地面的動力輸出。我們摩托車上,分別有兩個懸掛組件:一個是位於前輪,通常叫做前叉;另一個在後輪處,通常叫做後減震。
前叉是摩托車的導向機構,把車架與前輪有機地連接起來,前叉由前減震器、上下聯板、方向柱等組成。方向柱與下聯板焊接在一起,方向柱套裝在車架的前套管內,為了使方向柱轉向靈活,在其上下軸頸部位裝有軸向推力球軸承,通過上下聯板將左右兩個前減震器聯成前叉。
前減震器用以減少由於前輪衝擊載荷引起的震動,保持摩托車行駛平穩。後減震器與車架的後搖臂組成摩托車的後懸掛裝置。後懸掛裝置是車架與後輪之間的彈性連接裝置,承擔摩托車的負載、緩減、吸收因路面不平而傳給後輪的衝擊和震動。
減震器一般來說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彈簧和阻尼器。
彈簧是構成懸掛的的主體。這種彈簧很像平時我們用的原子筆裡的彈簧,但是強度要大得多。彈簧通過鬆緊來吸收地面的衝擊力,同時保證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阻尼器則是用來控制彈簧鬆緊度和反彈力度的一個裝置。
阻尼器就像是一個充滿了油的打氣筒。氣泵上下移動的速度依賴於供油通過孔洞的大小和油的粘稠程度。所有的車都有彈簧和阻尼,在前叉上,彈簧是隱藏在內;而在後減震上,彈簧是曝露在外部的。
若減震器過硬,車輛震動厲害,駕駛員會不斷地受到衝擊,若過軟,則車輛的振動頻率和振動幅度會使駕駛員感到不舒服。所以,定期的調整減震是很有必要的。
好了,摩托車主體部件的基本知識我們就普及到這,後續各位車友們如還有什麼問題或者建議請隨時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