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稱為「太行改」的WS-10B發動機成功試飛的消息被大家所認可,說明了中國的發動機工業確實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開始進入到追趕美俄頂尖水平的行列中。不過,太行改的成功另外的一個重大意義可能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就是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FADEC)的應用,不僅僅是把發動機的控制從模擬控制提升到數字控制,而更是把中國的戰鬥機研發領域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飛-火-推」一體化操作終於可以成為現實。「飛-火-推」一體化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把飛行控制系統、火控系統、發動機系統串聯起來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使戰鬥機能夠更隨意的做出意想不到的動作,完成更寬的飛行包線,還可以實施更精準的打擊。
在這個領域最大的反面典型就是印度的蘇-30MKI,雖然採用了適量推力發動機,不過調整矢量噴口的不是飛控系統,而是一個小小的手工搖杆。這樣其實很並不是「飛-火-推」一體,最多只做到的了飛控和火控之間交聯操作。也就是為何在航展上頻頻做出驚人機動的蘇-30MKI,但是在和美國的F-15E近距離格鬥式幾乎處於被吊打的問題根源。只要想做需要發動機矢量噴管配合的超機動式,印度飛行員必須要騰出一隻手來調整發動機噴口方向,然後...就是被美國人鎖定。這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案例。
以前我們在使用俄制AL-31FN的時候,我們的殲-10還是殲-11都只能時候「飛火」交聯,發動機只能聽人操作。而有了FADEC安裝WS-10B「太行改」發動機後,我們的飛行員的工作量會大大的釋放,很多發動機的調節任務完全可以交給機載計算機去完成;比如做爬升動作你只需要抱杆推油門,而以前需要手動修正的油門動作完全而已交給計算機來輔助完成。未來如果有了矢量發動機,適量噴口配合各個翼面的動作以及不同操作杆量做出不同的反應,這才是為何F-22隻是採用了軸對稱發動機,卻做出了更多匪夷所思機動的真正原因。
而這項突破對我們殲-20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們的殲-20還只是使用俄制發動機進行試飛,想要完成「飛-火-推」一體化操作程序的存在諸多難題,而使用國產新型發動機就不會不會出現這樣的瓶頸。至於「飛-火-推」一體化程序編寫問題,這個更不是個事了,在"飛豹"殲轟7-B上我們就裝備了,已經成功實踐,要進行攻擊任務,只需要標定目標,計算機會幫你規劃好飛行路徑,進入角度速度等參數,你只要把飛機對準大致方向並完成投彈,其餘的操作全部由機載計算機完成。單單這一項飛躍,就讓俄羅斯專家們跌破眼鏡,本來指望在蘇-35的合同里加入相關的「飛-火-推」系統代碼轉讓大撈特勞一筆的時候,中國人竟然自己有了!怪不得要嘆氣連連。
全文結束,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理性點評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