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忠孝橋引道後北門的地景風貌再現,也讓市府進行三階段周邊招牌整頓,台北車站現在也決定將懸掛在屋頂外牆24年的招牌拿下,讓民眾和觀光客大嘆可惜,但台鐵澄清未來將會在南北門上方外牆,新增書法家設計的台北車站字樣,加上燈光造景,不會讓觀光客無法辨認。
台北車站不但是台北市地標之一,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屋頂維修工程從去年5月底開始,斥資3億多元進行翻新,屋頂上的台北車站字樣也要跟著走入歷史。
民眾:「有點可惜,因為我想它是一個地標,如果我們要作觀光,很多外地的人,他其實他也不懂這棟建築物是什麼。」
廈門旅客:「我們一來(台北)很需要看到,台北車站的那個站牌啊,沒有站牌就找不到路啦。」
對外國觀光客來說,拆除招牌未來要怎麼辨認是一個大問題。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不是說拆掉啦,最近那個城市美學的問題,怎樣才是比較漂亮這可以討論啦,我是覺得應該,因為我念新竹中學美術也都60分、65分,所以我也不敢多講什麼。」
忠孝橋引道拆除後北門地景風貌再現,為了確保民眾和觀光客都能感受地方之美,北市府也計畫將分三階段,對周邊的招牌進行整頓,第一階段先將廢棄的廣告物拆除,第二階段要拆除超過建築物範圍的巨幅廣告,第三階段則是離北門比較遠的附近路段,包含中華路、忠孝西路違法的廣告也得通通得拆除,而在北門附近的台北車站,難道是因為這個因素而拆除招牌嗎?
台鐵工務處副處長陳仲俊:「政策應該是沒有關係,因為原始設計的時候就是沒有這些招牌。」
台鐵強調不是特別配合,雖然屋頂上的招牌沒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在南北門兩側,會使用書法家的招牌來代替。
台鐵工務處副處長陳仲俊:「我們在南北向的屋簷下,將來會設置一個一米八乘一米八的,台北車站這個字樣,那另外我們後面會加註英文的註解,就是Taipei Main Station。」
城市美學不只有招牌問題必須解決,只是把北門附近的招牌拆除,台北的城市美學就能獲得進步嗎?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拿上拿下之外也許可以去思考說,如果在實用性把台北車站這四個字,把它的指標性方向性一併考慮的話,有沒有也有可能設計出來一個非常好看的一個台北車站的標誌。」
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孫振義:「我們之前有看到過一致性的招牌的限制,這個大概不會是我們要走的回頭路,反而是有一點彈性的控管是必要的,我們台灣也有廣告相關的管理辦法,只是落實的部分細節的部分需要再加強。」
其實台北市的富錦街,就是近年來興起的新街區,沒有誇張的招牌、路樹加上整齊的街廓,也吸引不少文青小店進駐,而今年就是2016台北設計之都,現在還要透過環境色彩,改造變電箱、廣場、自行車道等,讓設計實際走入生活。
記者呂蓓君:「走在台北市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像這樣的變電箱,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色,現在要進行大改造,不過一來到在復興南路的變電箱卻變成白色,仔細往旁邊一看還保有原來的彩繪色彩,這只是改造的一小步,未來會配合周遭的環境變成新的風貌。」
一個城市的印象和美感需要時間累積,不是只有拆拆招牌就能改善,學者就建議可以把公共空間開放給藝術創作者發揮,配合街景環境做出屬於台北市的城市臉譜。
請問拆掉了台北車站的台北車站(好繞口)還算什麼
我要是外國遊客經過應該會霧煞煞想說這棟規模好歹也不小結果繞了一圈竟然還是不知道是什麼
連個標示都沒有
雖然說那四個字會以台鐵標誌取代
可是誰知道那是什麼
從古代穿越回來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台北副市長是說:「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台北車站,為了未來的政策,打算將這四個字拆下」
不過秒被外國遊客打臉:「雖然台北是國際都市,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認得台北車站」
我覺得城市美學未免也太無限上綱了吧
不如把滿地的垃圾撿一檢
檳榔汁清一清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