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早在2007年就開始在網路上傳播的流言「可樂遇到牛奶會結塊」,大家直說:好恐怖![1]或許還會覺得可樂怎麼那麼毒,能夠把無害的牛奶弄成這個樣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 可樂x牛奶 的影片!
[註一] 參考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5406
《再也不敢 ! 喝完可樂後,千萬不要喝牛奶,實驗結果真的把我嚇傻了》
中國古籍的食安討論
2013年8月27號,蘋果日報針對這則趣聞進行了採訪台師大化學系吳家誠教授,教授說明這是「相分離」現象[2]。「相分離」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型態物質(如固體與液體)久置後分離的自然狀況,不過新聞採訪並沒有進一步解釋為何原本是液態的牛奶居然會凝固。這個答案可以在農民曆最後的《食物相生相剋表》中找到端倪,上面圖解道:「牛乳遇醋酸,腹中癥結,以綠豆解」。
[註二]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0827/249563 【短片】網友實驗 可樂+牛奶起化學變化
遇到醋酸會癥結,代表喝到可樂也會有事嗎?那麼得要看看可樂的成份為何,和醋酸有哪裡相近。可口可樂成份富含碳酸、磷酸,酸鹼值大約在pH2.3左右,至於類似飲品:黑松沙士pH3.0、蘋果西打pH2.87、雪碧pH3.8,總之喝了會有二氧化碳氣泡產生的,皆屬於酸性的飲品。而家用食用白醋pH2.9,比可樂還要」不酸」一些。也就是說可樂與醋酸都同屬於「酸性水溶液」。
(非本人圖片,引用於http://blog.roodo.com/kiss_ayuni/archives/28966450.html)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牛羊奶「與酸物相反,能令人腹中癥結,故冷氣之人忌之」[3],當奶類遇到酸性物質,會產生相剋的作用,因此同時服用使人的肚子宛如有硬塊。牛奶富含油脂、蛋白質、醣類等營養(實為補腎,故食多肥健[4]),即使滋潤效果佳,但是過於厚膩。綜觀中醫上許多認為滋潤補虛潤燥的食材都有此問題,本身腸胃「寒氣」較盛的人,進食牛奶便會受不了其滋膩,而出現腸胃不適[5]。以現在觀點來講,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者無法吸收養分所造成的腸胃負擔。
考察了中醫對於牛奶的記載還有推論。我們可知:酸性食物遇上牛奶,會產生腹中癥結、腸胃不適的狀況。網路上也謠傳牛奶不可與果汁共飲,會使人消化不良。
[註三] 原文:牛乳,味甘性微寒,無毒.能補虛,止渴,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冷補下熱氣,患熱風之人宜食之;老人煮食有益;入薑蔥能止小兒吐乳補勞;治反胃熱吐;能補益勞損,能潤大腸。
[註四] 原文:弘景曰,牛羊乳,實為補腎,故北方人食之多肥健
[註五] 原文:生飲令人瀉痢,熱飲令人口乾。熱食即壅滯。與酸物相反,能令人腹中癥結,故冷氣之人忌之。
[註五補充] 牛奶中生飲容易有細菌,因此「生飲令人瀉痢」。蛋白質稍微加熱可以使橫向鍵斷掉,增加消化;但是加熱太久反而使得橫向鍵容易建構,反而難以消化,因此「熱食即壅滯」。牛奶與酸性物質在現象上是凝固,在肚子裡則有增加腹脹器的現象,因此說「與酸物相反,能令人腹中癥結」後面文章會進行解釋說明這兩者其實是獨立事件!
蛋白質的變性手術
為何牛奶與可樂相遇,居然會產生液固相分離、勢不兩立的悲劇?
香港媒體新浪北京也對此趣事採訪,解釋的好一些[6]。北京農學院食品學院的仝其根教授說明了「這是牛奶中蛋白質遇到酸,變性成灰白色絮狀物」。可樂x牛奶的沈澱物真面目,其實就是蛋白質遇到較強酸性環境後,蛋白質間鍵結的氫鍵被打斷產生結構變化。牛奶中的蛋白質原本為了可以均勻的懸浮在水中,外面各個小部份的電荷是經過生物酵素」加工設計」的親水性質。這種安排好的構型一旦型態破壞,使得蛋白質原本內藏起來的疏水性質部份露出來,蛋白質因此難以溶解於水中,只好聚在一起成為固體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