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上扔的最遠的手榴彈,射程超400米,只有中國有!

@ 2016-03-04

這是世界上扔的最遠的手榴彈,射程超400米,只有中國有!

手榴彈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了吧,中國是手榴彈大國,早在抗戰時期手榴彈就成為了中國軍隊手裡最為有效的武器之一了。抗美援朝時期,從志願軍陣地投來的手榴彈雨更是讓美軍印象十分深刻。

我們知道,手榴彈是一種依靠人力投擲的爆炸性武器,需要手動解除保險或拉發後投擲到目標位置才能達到殺傷敵人的目的,而依靠人力投擲的手榴彈其作戰距離很近,而且在遇到由低至高投擲的情況下手榴彈還會發生滾落誤傷友軍的情況,這一缺點在高原山地作戰時尤為明顯。

國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使用手持式的榴彈發射器以取代手榴彈,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問題。首先就是太沉,以美國M79榴彈發射器為例,加上一枚M406榴彈後,M79的重量達到了2.95公斤,接近六斤攜帶十分不便。第二,榴彈發射器需要占用步兵班中一個寶貴的編制,也就是說步兵班中必須有一名士兵專門掌控這把榴彈發射器而不能裝備步槍,從而間接削弱了班排的火力。

1979年,經過8年的努力,中國軍工人員終於在木柄手榴彈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一種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武器,這就是79式45毫米火箭手榴彈。從外表來看,79式火箭手榴彈和一枚普通的67式木柄手榴彈十分相似,而其重量為650克,僅比67式重了50克,十分輕便。

不過在使用方法上,79式火箭手榴彈卻和67式相差甚遠。顧名思義,火箭手榴彈就是使用火箭發動機發射的一種手榴彈。79式手榴彈主要由手榴彈頭、發射筒和瞄準蓋三部分組成,手榴彈彈頭採用卵形設計,以減少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彈體由壓有破片刻槽的兩片殼體組成,內裝TNT炸藥。發射筒兼具手持手柄的功能,發射筒裝有火箭發動機、操縱杆、擊發機和瞄準蓋等部件。

使用時首先需要將瞄準蓋旋下,安裝在發射筒側部的卡槽內作為瞄準具使用,而瞄準蓋也作為勤務保險使用,未旋下瞄準蓋的手榴彈是無法擊發的,保證了攜帶時的安全。裝入卡槽內時需要將瞄準蓋底部(未旋下時靠近彈頭的那邊)的距離刻度線根據目標距離和紅色基準對齊,刻度長線依次代表射擊距離100 米、2 00米、3 00米、4 0 0米,短刻度線為50米。對齊後壓緊瞄準蓋開始瞄準,瞄準蓋後部設有前微孔後微孔、視界窗,射手眼睛近貼前微孔,通過視界窗,,將目標套入後微孔中心, 即可進行射擊。

射擊時,射手需要解除第二道保險,將擊發按鈕旋轉90度即可達到待髮狀態,之後迅速向後扣動擊發鈕,激活引信點燃火箭發動機從而完成發射,之後發射筒便可丟棄。和普通手榴彈不同的是,這種發射方式足以將這枚手榴彈投擲到最遠400米的距離之外的目標頭頂上。最強的是,這種手榴彈完全不占編制,只需在配給時和普通手榴彈搭配攜帶即可。

79式火箭手榴彈還可以使用手投的方式投擲,投擲時不用旋下瞄準蓋,只需擰下彈頭的保護帽拉出火繩即可投擲,投擲方法和木柄手榴彈一樣。除了破片殺傷彈頭之外,該彈還可以選用反坦克、煙霧(催淚)等彈頭。彈頭後部有一個塑料製成的消煙罩,可以有效減少火箭發動機噴射的煙霧。

這種手榴彈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手榴彈彈種,在創意上十分罕見,在可靠性和適用性上十分優秀。但是,這種手榴彈存在著巨大的問題,以至於造成該彈未進入部隊服役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問題主要集中在3個地方,首先,有於重量和長度有嚴格要求,所以手榴彈的發射筒被設計的較短,因而火箭發動機的行程也較短,導致榴彈彈頭在空中動作不穩定,造成精度較差。第二,瞄準蓋的設計不合理,瞄準基線較短更加造成精度嚴重下降。最後,也是最為嚴重的問題,射手必須以一個十分奇怪的姿勢握持榴彈才能完成安全發射,稍有不慎炙熱的火箭尾焰就會灼傷射手的手部和面部,造成損傷。

除此之外,解放軍還有一種79式手持式微型反坦克火箭,其外形也很像一枚大號手榴彈,不過在原理上這種微型反坦克火箭卻和RPG十分相似,所以還是算不上手榴彈,我們日後再做解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