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烏克蘭對中國這麼好?背著俄向華提供神秘運輸機 撲向我懷抱

@ 2016-03-02

為何烏克蘭對中國這麼好?背著俄向華提供神秘運輸機 撲向我懷抱

圖為烏克蘭的安-70大型運輸機在2016年的首飛。烏克蘭不單單事歐洲的糧倉,眾多的美女,同時別忘了它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全世界它出口武器當中排名第六,這個是非常厲害的。而中國視為其是最為重要的進口國,中國很多武器都能看到烏克蘭的身影:空中的殲15,陸上的坦克,包括航空母艦,野牛氣墊船等等都是跟烏克蘭息息相關的。甚至近日烏克蘭表示還可以對華出售大型戰略運輸機,那麼烏克蘭曾經出口了那些航空裝備給中國呢?未來中國和烏克蘭的軍事裝備關係究竟如何發展?

說到大飛機早在蘇聯解體後不久,烏克蘭航空工業巨頭安東諾夫就開始了和中國的相關合作,共同對運-8進行後續改進設計,其合作成果當時被稱作運-8F-600,也就是如今不僅成為中國空軍新一代中型運輸機,更為第三代高新系列特種飛機提供了優秀平台的運-9中型戰術運輸機。

運-9中型運輸機換裝了渦槳-6C渦槳發動機和6葉復合材料螺旋槳,這也是識別新一代運-8特種飛機載機/運-9戰術運輸機最為明顯的外部特點。從總體上來講,運-9中型運輸機戰術技術指標較運-8有了較大的提高,達到或者接近C-130J的水平,比較適合我國空軍目前比較理想的戰術運輸機。

而烏克蘭在本世紀初還向我國出售了一架蘇聯解體後在其境內長期棄置的蘇-33原型機:T-10K-3,雖然其機體已經無法飛行,在結構和氣動等方面仍為殲-15的技術發展起到了一定借鑑作用。同時,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一直有意使用烏克蘭「尼特卡」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但是中國還是計劃在自己本土搞出尼特卡訓練中心,這就需要了烏克蘭方面的幫助。

中國艦載機陸上訓練基地的建設進度已走在俄羅斯前面,但中國仍有可能需要烏克蘭的幫助,因為烏方有著訓練艦載機飛行員的豐富經驗。現在中國境內的類似訓練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不會租用烏克蘭設施。另外,烏克蘭還在同期向我國出口了一架蘇-25UTG艦載教練機。中國的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也已引入烏克蘭的艦載機彈射系統。

由於在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研製上,烏克蘭更多的承擔一些分系統任務,因此少了門類齊全的俄羅斯的配合,烏克蘭的軍工技術並不十分完整。比如使用槳扇發動機的安-70運輸機,在試飛多年後至今也未服役(俄羅斯中途退出研製),雖然據說我國對其很感興趣,但未來加入的希望也很小了。俄方表示由俄方資助的安-70項目技術可能會悄悄流向中國,俄方參與的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其他研發項目已經發生過類似事情。

俄羅斯專家安-70項目雖然整體上已經宣告失敗,但是烏克蘭可能將技術輸出給了中國,幫助中國建造了運-20戰略運輸機。這也算是一種額外的運輸機技術輸出,而一旦烏克蘭成為世界高技術軍用運輸機出口國,正在研製軍用運輸機的中國大會受益。

烏克蘭軍事武器對於中國來說,目前仍然是一塊很大的一個蛋糕,筆者認為中烏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不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中烏未來回來會在大戰略運輸機安-124,航空發動機,L-15高級教練機等方面的航空合作會有大作為!而烏克蘭也撲向中國航空的懷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