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軍下不起眼軍師! 卻一戰全滅諸葛亮的北伐軍!!!

@ 2016-03-02

衛臻,字公振,因其父衛茲隨曹操戰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圖/新浪娛樂)

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因其父衛茲隨曹操戰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為黃門侍郎,轉任丞相府戶曹掾,加封關內侯。魏文帝繼位之後,晉封安國亭侯,任尚書、侍中、吏部尚書。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右僕射,晉封康鄉侯。抗擊諸葛亮期間,出任征南將軍,後來歷任光祿大夫、司空、司徒、晉封長垣侯。

衛臻搗截蜀軍的運糧道路,諸葛亮因此而撤退。(圖/新浪娛樂)

西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北伐,衛臻建議遺兵入散關,搗截蜀軍的運糧道路,諸葛亮因此而撤退。西元234年(青龍二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並與東吳一同出兵,孫權進攻合肥,曹叡打算親征,衛臻勸說:「孫權其實只是想在一旁觀望。況且合肥城池堅固,不足為慮。陛下用不著御駕親征,也好節省大軍出征的費用。」但曹叡還是堅持出征,到尋陽時,孫權因受滿寵等守將的抵抗及疾病而退兵。

衛臻十分善斷軍事。(圖/新浪娛樂)

衛臻十分善斷軍事,據《三國志》記載:當時幽州刺史毌丘儉上疏曹叡說:「陛下即位以來,沒有做出得以書寫記載的業績。眼下吳、蜀倚仗地勢險要,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國中閒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衛臻對曹叡說:「毌丘儉所說的,都是戰國時代使用的瑣屑的計謀,並非成王業者應該做的大事。」

衛臻判斷毌丘儉出兵會失利,可見其先見之明。(圖/新浪娛樂)

又表示:「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而我國仍舊按兵不動,休養將士,沒有尋找機會討伐他,實在是因為老百姓疲憊勞累的緣故。況且,遼東的頭領公孫淵,從小生長在海上,對遼東的統治,已經沿續了三代,他們對外安撫胡人,對內整修武備習練戰陣,而毌丘儉卻想用一部分軍隊長驅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設想太狂妄了。」後來毌丘儉草率出兵果然失利,可見衛臻的先見之明。

衛臻死後追贈太尉,諡敬侯。(圖/新浪娛樂)

西元237年(景初元年),衛臻遷任司空,後任司徒,正始年間進爵長垣侯,並封一子列侯。後來衛臻多次請辭,獲賜宅,位特進,秩如三司。死後追贈太尉,諡敬侯。

曹叡繼位後,封康鄉侯。後來轉任尚書右僕射,掌選舉事,亦加侍中。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諸葛亮北伐,衛臻建議遺兵入散關搗截蜀軍的運糧道路,明帝採納並任命他為征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到長安時諸葛亮撤退。回朝復職,並加光祿大夫。否則的話諸葛亮的糧道一斷,恐怕會重蹈街亭覆轍。

公元234年(青龍二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並與東吳一同出兵。孫權進攻合肥,曹叡打算親征孫權,衛臻說:「孫權外表上響應諸葛亮,其實內心只是想在一旁觀望。況且合肥城池堅固,不足為慮。陛下用不著御駕親征,也好節省大軍出征的費用。」但曹叡還是堅持出征,到尋陽時,孫權因受滿寵等守將的抵抗及疾病而退兵。

衛臻十分善斷軍事,《三國志》載:當時幽州刺史毌丘儉上疏曹叡說:「陛下即位以來,沒有做出得以書寫記載的業績。眼下吳、蜀倚仗地勢險要,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國中閒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衛臻對曹叡說:「毌丘儉所說的都是戰國時代使用的瑣屑的計謀,並非成王業者應該做的大事。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而我國仍舊按兵不動,休養將士,沒有尋找機會討伐他,實在是因為老百姓疲憊勞累的緣故。況且遼東的頭領公孫淵從小生長在海上,對遼東的統治已經沿續了三代,他們對外安撫胡人,對內整修武備習練戰陣,而毌丘儉卻想用一部分軍隊長驅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設想太狂妄了。」以後毌丘儉草率出兵果然失利。可見衛臻的先見之明。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衛臻遷任司空,後任司徒。正始年間進爵長垣侯,並封一子列侯。後來衛臻多次請辭,獲賜宅,位特進,秩如三司。死後追贈太尉,諡敬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