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爭到底誰能打贏:英國人給出驚人答案!

@ 2016-03-01

近日,有英國媒體發表文章稱,如果中美爆發常規戰爭,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美國依靠其強大的綜合作戰實力,可以取得快速的戰場主動權,對於英國媒體最終的結論,我們今天簡單的進行討論,看看中國常規武器作戰實力究竟如何?

現 代化戰爭,早已是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聯合作戰形式,這方面,美國是現代化戰爭的首個創建者和完善者,最早可以從美國在1986年4月15日,對 利比亞實施的「黃金峽谷」海空聯合打擊行動來算起,之後美國依靠其強大且先進的軍事力量,輕鬆打贏了海灣戰爭、南聯盟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而中 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個快速學習者的角色。

中美核戰爭沒有最終勝利者

先不展開常規戰爭的分析,韓戰後,中美今天之所以沒有再次爆發大規模軍事對抗,主要是因為兩國都是擁有核武器的世界大國,戰略核威懾成為中美之間長期保持和平最重要的原因,因為,一旦爆發核戰爭,中美之間沒有最終的勝利者,這也是中國為何能強勢崛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當 前,中國核武庫擁有完善的核反擊作戰力量,包括火箭軍裝備的東風5、東風31/A、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海軍裝備的094彈道飛彈核潛艇等,都是中國可 以打擊美國本土重要的核武器,加上解放軍正在努力實現核武器的現代化,中國完全具備打擊美國本土任何一個目標,因此,中美之間都具備摧毀對方本土的能力, 成為兩國不會爆發核戰爭的重要原因。

常規戰爭美國很難打贏中國

諸 葛小徹認為,常規戰爭美國占據絕對優勢,這一樣毋庸置疑,但如果通過武器裝備的數量和先進程度就斷定,中國贏不了美國,就未免有點太輕率了,抗美援朝就是 最好的證明,更何況,今天的中國軍隊,早已不再是小米加步槍時候的志願軍,而是一支完全可以抗衡美軍的現代化部隊,英國媒體得出的結論,未免是在打自己的 臉,因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不僅打敗了美國軍隊,還狠狠教訓過英國這個美國的跟班小弟。

中 國並不想和美國打任何常規戰爭,但早已為此做足準備,諸葛小徹認為,空軍裝備近千架殲10、殲11、殲16,包括即將裝備的殲20等戰機,完全可以保證中 國的領空安全,火箭軍裝備的東風11、東風15、東風16、東風21、東風26等飛彈,可以打擊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基地,尤其是東風21D和東風26反 艦彈道飛彈的入役,使得美國海軍裝備的航母艦隊,根本不敢進入第一和第二島鏈,加上中國正在實驗的反衛星武器,有能力讓美軍在戰爭期間喪失信息化優勢,如 此一來,美國軍方所倚重的海空部隊將會失去其作戰實力,中國常規軍力比不過美軍,但是中國裝備的各種殺手鐧武器,卻可以在中美對抗中取得非對稱作戰的勝 利。

美國最擔心的來了:李總理親口說出了這句話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7日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 濟深度融合。會議認為,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儘快形成新的生產力,對於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 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經濟實力最終靠科技展示「肌肉」。在我國人口紅利釋放殆盡、經濟增長日趨放緩的當下,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讓科技這個最活躍的生產力走向經濟主戰場施展拳腳功夫,既是應時之舉,又是長遠抉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雖說我國科技成果豐碩,2014年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數從世界第八位上升至第四位,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2.8萬件,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美國的1.5倍,當年我國專利擁有量67.02萬件。

但 是,一些科技成果長期「藏在深閨人未識」,轉移轉化動力不足,效率不高,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地位不高,獎勵不到位,科研人員「獲得感」不強,導致科研部門仍 在吃大鍋飯,科研人員上班干私活,科技成果「私奔」現象嚴重。而問題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科研人員的主體利益得不到尊重。

李克強總理2015年7月27日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曾指出,科技創新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發展戰略成敗。歷史上我們曾幾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現在必須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國發展競爭新優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

李克強表示,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應當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機制外,還要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要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障礙,必須以利益分配為導向,充分調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讓創新主體自主轉讓科技成果,讓科技成果堂堂正正地走出「深閨」,與經濟對接,與市場共舞,發揮其創造驅動作用,以勃發的生機促進經濟增長。

促 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家應有政策支持。1980年,美國通過了《拜杜法案》,短期內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了10倍。這項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允許美國聯邦政府 資助的科研項目以及聯邦政府合同下的科研項目所產生的智慧財產權歸大學、非營利組織、小企業所有,政府只保留一種介入權,大學、非營利組織、小企業承擔確保 這些科技成果商業化的義務。

有鑒於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了五項政策,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鬆綁」。會議確定,鼓勵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並享受新的政策,以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

一是自主決定轉移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原則上不需審批或備案。鼓勵優先向中小微企業轉移成果。支持設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這是充分尊重科研單位的主體地位,尊重科研創新的自主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二是成果轉移收入全部留歸單位,主要用於獎勵科技人員和開展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科技成果轉移和交易價格要按程序公示。這是明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利益歸宿,國家不再「雁過拔毛」,不再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揩油」。

三是通過轉讓或許可取得的凈收入及作價投資獲得的股份或出資比例,應提取不低於50%用於獎勵,對研發和成果轉化作出主要貢獻人員的獎勵份額不低於獎勵總額的50%。這兩個50%主要是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使其充分享受發明專利的「獲得感」。

四是科技人員可以按照規定在完成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到企業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或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離崗創業,開展成果轉化。這是給科技人員吃定心丸,解除其心頭之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五是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納入研發機構和高校績效考評,加快向全國推廣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完善支持單位和個人科技成果轉化的財稅措施。這是從考評機制上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給予財稅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出台的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要想落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要打通法律通道,讓科研人員「陽光燦爛」去拿這些獎勵而沒有後顧之憂。

目 前科技成果入股在落實中還存在著一定的法律障礙,現行的商事登記制度對獎勵股份的登記是不接受的,很多地方工商部門並不認可非現金註冊,無形資產入股也涉 及到稅收問題,若涉及國有資產管理則可能關係到資產流失問題,還有「在履行盡職義務前提下,免除事業單位領導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成果轉化後續價值變化產生 的決策責任」,這些都需要修改現行的一些法律法規來落實,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不管怎麼說,喚醒沉睡的科技成果已是大勢所趨,封閉的大門已經敞開了,科技成果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深閨」,去與「意中人」相會。

中美何時爆發戰爭?解放軍少將一語驚人

在 公司的邀請下,尹卓將軍來重慶,舉辦了一場題目為「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與釣魚島問題」的講座。天公作美,尹卓將軍到重慶的這兩天,正好遇到重慶降雨降溫,氣 溫從38度左右下降到30度左右,而且大氣質量有所提高。再加上會場位於重慶主城區西部縉雲山腳下,植被和周邊環境也比較好,所以給尹卓將軍留下了比較好 的印象。

本人有幸參加。因為會場中不允許錄音錄相,所以本人用紙筆簡單的記了些要點,現整理如下:

中美戰爭到底誰能打贏:英國人給出驚人答案!

美國拉森號驅逐艦

1、中美矛盾將長期存在。美國的目的是維持自己世界霸權,要達到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要瓦解中俄兩國。這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什麼的無關。只要美國不放棄這一目標,對中俄的瓦解就不會中止。

尹卓少將

尹卓少將:中共黨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綜合論證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少將軍銜;長期從事軍事學術研究工作,曾任海軍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海軍戰略、海軍戰役、海軍發展戰略等。

對俄羅斯的瓦解工作力度最大的時候,正是俄美關係最親密的時期,同時也是俄羅斯西化得最完全的時期——葉爾欽時期美國對車臣叛亂分子的支持。所以國人對美國不能抱太多的幻想。

對應於原油/銅投資有興趣的朋友,相見即是有緣,不論你是才入市的朋友,還是做單不理想,相信我能給你一定的幫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