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之家單車百科] 一個人的騎車水平究竟是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要想制霸車壇,需要發展三方面的能力:心肺能力、有氧儲備和肌肉耐力。越往後的能力越具有特異性也越高級,每一種能力都需要前一種能力作為基石,所以按照這個順序訓練會更有效率。
心肺能力
如果長時間不運動的話,心肺機能就會衰退,但要提高心肺功能並不很困難。
運動愛好者們常說心肺是基礎,原因在於不論什麼運動,心肺都要承受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種耐力運動中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所以冬季時車手往往會做一些其他項目的訓練,如跑步、游泳等來保持心臟的供血能力和肺以及胸壁的彈性,還能達到休息的目的,保持騎車的激情。
有氧儲備
這也是訓練車手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有氧儲備是指身體對能量的存儲、傳輸和供給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耐力。和心肺功能不同,騎車的有氧儲備只能通過騎車訓練來發展。
有氧能力的提高是靠長距離騎車為基礎的,俗稱跑「量」。跑量是最最基本的訓練,是騎車訓練初期的核心項目,並且在整個訓練週期中都不能放棄。沒有有氧耐力,其他什麼衝刺呀混氧啦等高級能力都無法有效提高。
要注意兩點:控制強度和過猶不及。休閒騎再多也是沒用的!天天騎200km也是扯淡的!
肌肉耐力
指專項耐力,只能靠自行車訓練的、不能通過其他項目訓練來提高的肌力。
在這里分享一點個人經驗:叔叔曾想涉足跑步,但沒有任何基礎。由於單車運動建立了一定的心肺和有氧基礎,操之過急,一開始就經常跑10km以上,速度還不慢。每次心率都很高,腿也覺得酸,但都還能堅持。結果就是每次跑完幾天都因腿部肌肉疼痛而不能運動。後來經過分析,是由於專項耐力太差,跑步的肌群從來沒有訓練過,但心肺基礎可以,能頂住強度,總是把肌肉拉傷。後來通過觀察,那些從不運動的人絕不會拉傷肌肉——還沒跑兩步就喘的要死要活,根本不給拉傷肌肉的機會嘛。
所以,在前兩種能力具備一定的基礎以後,一般可以進行更大負荷的運動。隨著肌肉耐力和力量的發展,乳酸的排解能力增強,乳酸閾值會顯著提高,肌纖維增大,數量增多,肌肉變得強壯。肌肉耐力的訓練不用騎太大的量,但需要一定強度,使得肌肉的新陳代謝更好,再加上一些神經學上的改善,使肌肉更有力而不容易疲勞。
知道了能力分為哪幾個層級後,如何安排訓練,根據《聖經》(不要問蜀黍哪一本,關於自行車訓練只有一本可以被稱作聖經)原作者喬·弗瑞爾教授的觀點,有三條重要規則:
規則1 定期騎車
規則2 適度騎車
規則3 經常休息
這些規則看上去都很簡單是吧?然而,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就是最簡單的,訓練就是這樣的例子。規律和適度,雖然在言辭上非常簡練,但若在訓練的每個環節都能確實地做到它們,效果定會大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