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發明的叢林戰利器,卻被越南人拿去打解放軍
在古龍武俠小說《楚留香》里有個著名的暗器,叫做「暴雨梨花針」,發射之時,共有二十七枚銀針激射而出,出必見血。電影《少年黃飛鴻》兇手也是利用此暗器殺害了兩廣總督貝隆多大人。這些文藝作品描寫的威力巨大而又神秘的暗器,在現實中存在嗎。
當然是有的,那就是集束型箭式榴霰彈。從火炮和火槍發明之初,集束型彈藥就開始被廣泛的使用,這種彈藥是在一個彈筒內盛裝數十枚甚至數百枚小型彈丸,以小彈丸動能破壞目標的彈藥,通常叫做霰彈,有霰彈槍發射的,也有榴彈炮發射的霰彈炮彈。霰彈在近距離作戰時,反應迅速,火力猛烈,能產生大面積殺傷,特別適合攻擊無防護的暴露在地面上的人體目標,是各國軍人喜歡使用的近程彈藥。
在數百年里,霰彈和榴霰彈發射的都是球形的金屬小彈丸,這種彈丸的空氣阻力比較大,降速較快,射程較近。後來美國在二戰時期研製了一種箭式榴霰彈,在76毫米和105毫米野戰榴彈炮的炮彈里裝入數千枚長度為3厘米的小型鋼箭,能夠給敵人步兵以重大殺傷,在戰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和常規的子彈和炮彈相比,箭式霰彈的鋼箭重量很輕,截面也很小,在飛行動能損失很小,因此速度很高。一旦這種長長的鋼箭射入人體,就會碎裂成無數段在體內翻滾,或者扭曲成鉤子形狀,對人體組織造成嚴重損傷。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35期】到了越戰時期,美國人需要比士兵手工投擲手榴彈更遠的武器,用於填補60毫米迫擊炮最小300米射程以內的火力空白區。於是研製了發射40毫米低速榴彈的M79型榴彈發射器。
這種榴彈發射器的射程為35至400米,使用M406高爆殺傷榴彈和M433破甲/殺傷兩用彈,還能發射照明彈和煙幕彈。M79由單兵攜帶使用,每人可帶榴彈30發,可以靈活的在叢林和塹壕內遊動射擊,M79榴彈發射器的精度較好,可以直接命中150米距離上的人體目標,在400米距離上的偏差小於5米。每發榴彈的威力相當於一顆手榴彈,榴彈破片殺傷半徑達到5~7米,可以有效彌補手榴彈與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隙。
在隨後的叢林作戰中,美軍發現使用M79的士兵只配備一支手槍,近戰能力不足。由於M406和M433兩種榴彈的引信保險解脫最小距離為35米,所以使用M79榴彈發射器作戰時,存在35米範圍內的火力空白區,這個距離如果在歐洲或中東戰場上都不成問題,因為那裡的通視距離比較大,平均交火距離遠。
而在越南的熱帶叢林裡,敵我雙方的交戰距離很近,有時甚至近至十幾米,所以美軍迫切需要為M79配備近距離作戰的彈藥,這時美軍想起了二戰以來發展的箭式榴霰彈,以此為基礎開發出40毫米箭式霰彈,在小型榴彈的彈筒內裝填集束箭彈,能發射45枚重量0.6克的小鋼箭。
隨後美軍又將集束箭彈配備給12號標準霰彈,將原來12號霰彈槍彈里的換成26枚或32枚箭彈,並加裝一個彈托來穩定發射姿態。當越戰末期M203式槍掛榴彈取代M79榴彈發射器時,美軍還為M203槍掛榴彈發射器配備了40毫米口徑箭式榴霰彈。隨著戰場使用,美軍發現,由於小型鋼箭的質量太輕,動能不足,箭式榴霰彈的侵徹力太差,殺傷性和停止作用不足,又研製了使用鋼珠霰彈的M576鹿彈作為鋼箭榴霰彈的補充。
越南統一以後,越軍接收了大批美製M79榴彈發射器,越軍認為M79榴彈發射器在戰場上打得即准又狠,深受士兵歡迎,被當作步兵連里的靈魂武器。越軍把這種榴彈發射器作為標準班用武器,為步兵師的每個步兵班配備一具。
我軍繳獲的越軍美製M-79榴彈發射器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35期】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經常使用M79榴彈發射器襲擊我軍。例如據步兵第11軍32師偵察連介紹,反擊戰開始以後,該連從金平方向進入越南境內,執行穿插偵察任務,途中捉到了一個越軍俘虜,繳獲了一支美製M-79榴彈發射器。
在西線戰場的步兵第13軍39師115團1營2連,攻打穀珊西山215高地時,因配屬的直射支援武器40火箭筒和82無後坐力炮先後發生故障,兩挺58式7.67毫米重機槍也先後損壞,導致機槍陣地遭到越軍的美製M79式40毫米榴彈襲擊,主攻的3個步兵排付出較大傷亡,各連隊不得不停止進攻。
1979年,越軍在連以下班組武器方面取得了對解放軍的優勢。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解放軍的一個步兵班為9人,配備56式衝鋒鎗3支、56式半自動步槍4支、56式班用輕機槍1挺,無武器的機槍副射手1人。步兵連則下轄9~11個步兵班,配備衝鋒鎗約30-33支、半自動步槍約37-40支、輕機槍9挺、40毫米火箭筒6具,有些連隊配備60迫擊炮2門。解放軍的步兵連在作戰時還可以得到上級步兵團或步兵營加強的一部分火炮和重機槍枝援,例如團屬的100毫米迫擊炮,以及步兵營下發的82毫米迫擊炮和7.62毫米重機槍。
此時越軍的一個班配備自動步槍或衝鋒鎗6支、班用輕機槍1挺、美式M79型40毫米榴彈發射器1具,RPG-2型40毫米火箭筒1具,有的越軍步兵班還配備美製M16A1步槍和M203槍掛榴彈。全連有自動步槍64支、輕機槍9挺、重機槍2挺、美式M79型40毫米榴彈發射器9具、RPG-2型40毫米火箭筒9具。
以班組為單位的單兵自動武器上,越軍要多於解放軍。以榴彈發射器為核心的面殺傷武器,解放軍更是空白。越軍榴彈發射器的應用,使得越軍在班組點面殺傷火力配系上比解放軍更完善,班組作戰能力更強。實戰中往往能搶先開火,火力強度上也遠較解放軍猛烈。直到80年代中期的老山作戰以後,解放軍步兵輕武器的數量、種類和質量才在整體上超過了越軍。
當時間進入1990年代末,中國針對小型戰鬥部配用全保險引信的技術攻關取得了突破,先後研製出全保險型通用迫擊炮引信,40毫米槍榴彈引信,小型榴彈觸發引信等多個型號,解決了安全保險、性能可靠和工藝成本之間的而矛盾,從而使87式自動榴彈發射器,槍掛式榴彈發射器等武器獲得大範圍應用。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中國目前已經掌握了輕武器彈藥的可編程時間引信技術,陸續推出步-榴-霰合一的「戰略步槍」,狙擊榴彈發射器等型號,在輕武器領域邁入世界前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