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隋朝威風一時,才那麼幾年就被打兔子一樣幹掉了。漢朝軍事,唐朝軍事被大家所樂道,其實也都百年而衰。元朝也就瘋了幾十年,清朝同樣到了康熙以後就基本上誰也打不過了。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的最久近300年。洪武20年,明軍越過長城,2月明軍輕騎雪夜奔馳,偷襲元軍大寨。6月乘勝追擊,在蒙古捕魚兒海,大敗元軍,俘虜元朝皇帝的次子地保奴,妃子等64 人,太子必里禿,妃子,公主等59人,代王達里麻,平章八蘭等官員2994人,軍士百姓77037人。寶璽,旗牌149個。金印1個。馬匹47000,駱駝4804,牛羊102552,車3000。蒙古從此一蹶不振,分成韃靼,瓦刺,兀良哈等3大部。
到了永樂皇帝的時候,草原上的韃靼部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形成了對內地和平的威脅。時代和個人的魅力與魄力使永樂皇帝成為了第一個親自率領大軍深入漠北討伐胡人的漢族皇帝。他曾經親自帶領2萬騎兵帶著20天的乾糧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冒險突襲位於現在俄國境內鄂嫩河邊的 韃靼大寨。隨後又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5萬蒙古鐵騎徹底擊敗韃靼在漠北的勢力,韃靼大汗向明軍稱臣納貢,表示屈服,永樂皇帝接受了貢品,封韃靼大汗為和寧王。隨後大軍一直進入到極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為碑「翰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風塵,永清沙漠。最為驚世駭俗,名秉青史的還是鄭和7下西洋,第一次把中華國威遠布四方十萬里。莫敢不服。錫蘭國國王亞烈苦奈兒冒犯大明使臣,侵凌四周弱小。公然叫囂。國王亞烈苦奈兒集結了50000軍隊企圖頑抗,大明軍隊只500個騎兵,1500個步兵就幹掉了他的50000大軍,活捉了國王亞烈苦奈兒,和他的妻子,兒女,大臣們。
永樂4年,明軍進入越南,越南依靠複雜的山地,建立防禦要塞,挖掘壕溝,還在壕溝裡面安插竹刺。攜帶毒藥弩,火銃,巨石的越軍藏在一邊。城柵相連達900里不斷,盡發軍隊和所有男子200萬參加防禦。這可是中國軍隊史上面對的最複雜,縱深最長,參加防禦人數最多的戰役了。越南以為是固若金湯了,可這個對於處在鼎盛時期的明軍來說實在是算不了什麼。
明軍勢如破竹,無可阻擋。一直衝了下去。雙方主力爆發了普賴山會戰,明軍斬首越軍首級達37390顆,其後第一次富良江之戰明軍殲滅敵軍10000人,繳獲戰船100多隻。第二次富良江之戰越南戰船連綿10多里,在陸地是無數戰象配合步兵作戰,企圖靠大象擊敗明軍。但是那是妄想,明軍一下子殲滅了數萬越軍,殺的富良江被越南軍的鮮血所染紅,俘虜了越南的吏部尚書范元覽,大理寺卿阮飛卿等高級官員,直到最後明軍活捉越南黎氏國王,王子。
西南地區到了萬曆12年,緬甸出動6萬軍隊侵犯中國邊境小城猛淋,明軍在著名戰將劉挺帶領在直入匪穴,活捉敵酋。迅速平息了衝突,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特種兵行動。明朝中期,發生了倭寇騷亂的嚴重事件,倭寇都是些什麼人呢?嘉靖東南平倭通錄里有記載,江南海警,倭人占30%,中國叛徒占70%。其實他們的大首領也大多是中國人如王直,李光頭,許棟,嚴老山。沈南山。。。。。他們實際上是由中國地方豪強勾結海盜為核心,裹脅沿海貧民。僱傭日本浪人,的集團。而他們又和葡萄牙人,日本走私商人結盟。
1548年的一次水師突襲行動,一舉端掉了雙嶼的倭寇巢穴,斬殺數百名倭寇。4月大明水師在九山大洋海戰中一舉殲滅了一隻倭寇船隊,斬殺首領稽天新四郎等2000人。接著在 1549年1月的走馬溪戰鬥,斬殺包括葡萄牙海盜在內的倭寇200人。1553年3月大明水師攻破大首領王直在列表的總部,隨後又在表頭,北交2次海戰中擊敗倭寇。經過1555年的王徑江,陸徑壩戰役殲滅2500名倭寇,徹底掃平沿海所有倭寇。明朝建國的第224年,明軍開始抗日援朝的戰爭,在朝明軍以少勝多,充分發揮了中國在火炮上的長處,大敗日本豐臣秀吉的20萬戰國精英。並且在戰爭結素後,在北京紫禁城下公斬日本戰犯。威震日本,大振國威。最牛的要屬300年不敗的大明海軍了。無論內戰,還是越南,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全不在話下。
經典之戰:與荷蘭的料羅灣海戰,與日本水鬼大名的露梁海戰,與荷蘭的彭湖海戰,與葡萄牙,日本海盜的九山大洋海戰,與越南的小黃江大戰,與清朝的廈門海戰。這些個經典之作,以後一定會被拍成大片地。早晚黃金甲式的胸衣會被看煩的。到了明朝的最後時刻,明軍依然可以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打敗2000荷蘭軍,跨海收復台灣。以1萬隻有木棍,長矛,大刀的部隊在雲南打敗擁有戰象的10萬緬甸軍隊,在一個遙遠的山區大敗平西王的滿漢大軍。那怕明朝最後的皇帝已經去世12年,明軍依然可以在1674年收復被清軍勾結荷蘭一起占領,又要送給荷蘭的彭湖。他們一直在保衛著中國。
大明王朝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明軍三大營是明朝軍隊中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內衛京師,外備征戰.
一五軍營
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為中軍、左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這支部隊是從各個地方調上來的精銳部隊,擔任攻擊的主力。
二三千營
三千營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的。也就是說,三千營實際上是以僱傭兵為主的。組建三千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三神機營
這是明軍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銃後期又添置火繩槍。在明朝時候,這些火器被稱為神機炮,許多游牧民族的騎兵就是喪命於這些神機炮下。這相當於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隊。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此一戰術最早為明初名將沐英所創製,是所有前添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二百餘年,領先日本二百餘年。明朝前期正規營編制: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 杆(多管火銃);合用藥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三大營戰法
此方法本用於對付沐英防守地段起義軍的大象,後經朱棣將其改良並對三大營軍事力量進行合理調配與組合,達到克制機動性更加的蒙古騎兵的目的。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的士兵會立刻向陣型前列靠攏,並做好火炮和火銃的發射準備,在統一指揮下進行齊射。這輪齊射是對蒙古騎兵的突然打擊。神機營射擊完畢後,會立刻撤退到隊伍的兩翼,然後三千營與五軍營的騎兵會立刻補上空位,對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發動突擊。騎兵突擊後,五軍營的步兵開始進攻,他們經常手持制騎兵武器(如長矛等),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輪致命打擊。
明朝水師戰鬥力強大:一百多人殲滅四千倭寇!
話說600多年前,朱元璋一個和尚出身的傢伙,居然能恢復我中華,驅逐韃虜於漠北,功蓋漢家矣!當年,老朱陸域上收拾得差不多的時候,卻有倭寇,欲在王朝交替之際趁火打劫,不斷襲擾我沿海各地。但遇上這個千年一出的和尚皇帝,活該倭寇倒霉。洪武、永樂年間,沿海布防嚴密,衛所一起,倭寇已無下腳之處,即便上得岸來,也被明軍砍瓜切菜般削去腦袋了事,如劉江望海堝一役,將數千倭寇聚殲於一地,便是明證。如今不說鄭和之無敵,單說當年將東西洋視若昆明湖的明朝水師在浙江金鄉衛海域如捻臭蟲般將倭寇予以殲滅,便見明人之牛叉。
據《明太宗實錄》,永樂十五年六月,永樂皇帝派大臣專程前往浙江溫州蒼南的金鄉衛,慰問犒勞一批下西洋的官軍,因為他們在這裡,剛剛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海戰,大長了明王朝水師的威風,令好勇鬥狠的朱棣高興了好幾天,書中記載:「謙等奉命使西洋諸番,還至浙江金鄉衛海上,猝遇倭寇。時官軍在船者才百六十餘人,賊可四千。鏖戰二十餘合,大敗賊徒,殺死無算,餘眾遁去。」
如此了得的張謙,不是能征慣戰的將領,僅僅是個太監而已。他的船隻也僅是護送勃尼國王(今汶萊)回國用的外交使節乘坐的普通海船,一條船、百十號人馬而已。即便如此,面對四千多的倭寇,不過大戰二十多個回合,就已大獲全勝,想見永樂年間明軍水師的戰鬥力是如何的強悍。從獲獎名單上,還可發現,這條船上,除了火長之外,還有「番火長」,就是說,當時的船上配備的航海長,除了普通的明軍的航海長外,還有僱請的外籍航海長,這實在是對所謂明朝海禁政策的反諷。
鄭和時代,明朝的海上政策一邊是禁止違式海船(二桅以上海船)出海,禁止民間海外交通,也不鼓勵外商來華貿易,朱元璋吃得太飽,甚至人家主動繳納的關稅也不徵收。但另一邊,卻聘請不少外籍水手和譯者參加航海活動,海上浩浩蕩蕩、來來回回航行的都是明朝的船隻,膽敢觸碰明軍一根汗毛的,斬立決。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時代!福建沿海的沙灘上,過去有一處名曰「倭墩」的沙丘,就是當年戚繼光滅倭之後將倭寇屍體填埋的地方。
曾經的第一水軍:大明水師三百年未嘗敗績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水師就是大明水師,明朝三百年基業,大明水師未嘗敗績。
明朝水師實力綜合作戰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萬曆年間,僅僅在江浙一帶,戰船的型號就達到了二十一種,如果加上福建和兩廣,型號更是繁多。
隨著火器的大量應用,海軍戰術也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抗倭名將俞大猷適時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以上的戰鬥人員都使用火器,而到了萬曆年間,比例達到了99%。
明朝水師主要以福船為主,誕生於福建沿海的一種船型的統稱,其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建材主要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號,海戰用的福船,是指一號和二號。按曾在1560年取得數次大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倭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據《武備志》雲「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蕩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船型大,干舷高,在衝撞等近戰場合有明顯優勢。
一:一號稱大福船,柁樓三重,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遲重」,機動性能不好。
二:二號福船:二號稱福船較一號稍小,「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底尖上闊,船首昂起張開,尾部高聳,吃水約3.5米,艦首備紅夷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噴筒60個,嚕密銃10支,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
三:草撇船:福船型中的第三號稱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四:海滄船:福船型中的第四號稱為海滄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約七八尺,風小時機動,配合福船。武器裝備有千斤佛郎機4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6,噴筒50,煙罐80,火炮10,火磚50,火箭200,藥弩6張,弩箭100。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
五:蒼山船:海滄船中最小的叫蒼山船,船體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設有櫓,風順則揚帆,風息則盪櫓。此船輕便靈巧,主要用於追敵和撈取首級。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這樣強大的水師陣容是前所未有的,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