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為何66年不回故鄉?忘本?不是!其中原因令所有人動容!

@ 2016-02-29

周恩來的故鄉在江蘇淮安,然而他僅僅在自己的故鄉生活了12年。在周恩來年僅12歲的時候,他就離開了家鄉,去了東北上學。之後,周恩來投身國家事業,一直為國家的各項事業鞠躬盡瘁。

他一生奔波於祖國的大江南北,卻唯一沒有再回到過故鄉,老一輩的幹部,每一個人都對故鄉有著特殊的情感,更何況是周總理這樣熱愛祖國的人,那為什麼他一直都沒有回故鄉看看?難道周恩來總理官大了,忘本了?答案當然不是。

一直以來周恩來之所以不能回到故鄉,也有自己的原因。第一個就是周總理的事業的確太忙,工作太多根本抽不出身。但是,周恩來一直是對自己的故鄉魂牽夢繞的。1958年,周恩來老家淮安縣的副縣長到北京來看望周恩來,談話期間,周恩來時不時提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情,還回憶自己做夢夢見故鄉的情節,說到動情之處,周恩來的眼睛都濕潤了。

這時候,副縣長建議周恩來回家鄉看看,而周恩來卻說:「划船的人把船劃到了河中間,河流湍急,划船的人疲憊,但是河對岸是船客們翹首以盼的地方,你說這時候應該怎麼辦?」所以說,周恩來作為國家事務的擺渡人,載著全國的百姓,他不敢怠慢、也不能怠慢。周恩來實在是太忙了,有一次出差坐飛機,在上空路過淮安的時候,周恩來請求機長拉下一些高度想看看家鄉,這時候機長表示可以在空中盤旋一周,但卻因為周恩來怕浪費機油而作罷了。

當然,周恩來不回故鄉還有其他的原因,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

1950年,周恩來曾說出了自己為何不回家鄉的原因。當時周恩來曾坦言,自己的兩個母親就葬在故鄉,他無數次想回去看看自己的母親,然而一直沒能回去。因為周恩來早就料到國家會發生內戰,而當時的淮安是解放區,一旦周恩來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自內戰發生之後,這些親人恐怕都會遭到迫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國家正在進行土地改革,周恩來如果回去撿了親友,又害怕有人會借著自己的關係走後門。當然,周恩來一向都是思慮周到的,當時的周恩來可是國家政要,一旦回到家鄉必然會有當地領導的接待,當時的時局不穩,周恩來的到來必然會帶來一些麻煩。所以說,周恩來一直沒有回家鄉不僅是怕家人受到牽連,也怕給別人帶來麻煩。

周恩壽是周恩來的弟弟,他同周恩來一樣,一直沒有回到故鄉,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周恩來不同意。有一次,周恩壽被周恩來邀請到中南海觀賞海棠花,趁著周恩來興致高,周恩壽說老家的房子破舊了,政府想著幫著修建修建,並趁機說自己想回家看看。可誰知,這個小小的提議卻被周恩來給拒絕了,周恩來當時明確表示,老家的房子不用修,塌了就塌了,更不要見什麼紀念館。並表示自己最討厭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那一套,只要自己在世一天,這樣的事情就不要搞。

當然,周恩來不回家鄉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怕一旦周恩來回去看望了親戚,那些親戚會得到當地政府的特殊照顧。這在周恩來看來,是不妥的。自周恩來當官之後,前來找周恩來自稱是周恩來的親戚的人不計其數,但都被各種原因給拒絕了。周恩來曾說,自己那個家不要回去了,因為自己是封建家庭出身,一旦回去了,就會有人打著自己的名號吹噓,由於自己的關係,有時候還會令當地的官員為難。周恩來的11個親屬都安葬在故鄉淮安東郊的一塊普通墳地里,有一年,周恩來怕自己親屬的墳墓影響耕地,於是寄了錢,派人把這些祖墳平掉了。

這就是周恩來,有這樣的好總理,何愁國家不發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