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導入伊教 華男要脫離

@ 2016-02-27

林進源(左起)、尤沈峻、陳志勇、魏木榮及江喜財聯合召開記者會,講述陳志勇入教的來龍去脈。

被誤導入伊教 華男要脫離

(大山腳27日訊 )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39歲華裔男子自稱遭下降頭後,被誤導申請加入伊斯蘭教,如今更多次尋求脫教卻不得要領,因此向馬華尋求援助。

陳志勇(36歲、裝修承包商)是於2014年9月17日在工作期間,獲得毗鄰一名巴基斯坦人的引薦下前往威中區宗教局申請入教,更在後者的帶領下向警方備案,稱自己是自願入教。

他聲稱,當時因為吃了馬來糕點後迷糊,猶如中降頭般,之後就遭「誤導」入教,所以至今如何在宗教局及警察局報案的過程都毫無印象。

他今日在檳州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局主任魏木榮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闡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希望脫離伊斯蘭教。

魏木榮早前向陳志勇母親了解情況後說,陳志勇是於2012年4月13日前往南華醫院就診,因為時常出現幻覺,更有許多不缺實際的想法而被醫生診斷出患上狂躁症(bipolar disorder)。

僅伊庭可處理脫教

「根據醫生的醫藥報告說,事主幻想自己是一名發展商,實際上他只是一名電線技工,他沒有能力控制其想法,他時常幻想在小販中心屋頂興建直升機停機坪,並做了36次的電療刺激其神經,住院14天後出院,醫生要求他2周後複診,不過他缺席。」

他說,於2014年9月17日,事主入教後,於9月22日獲得縣宗教局發出通知信函,闡明暫時接受他入教的申請,其伊斯蘭名字為莫阿末阿里夫費曼,當時家人也不知如何是好。

「於2015年5月19日,家人將他帶往南華醫院複診,醫生也發出證明信證實他患有精神疾病。5月21日,事主清醒後致函縣宗教局要求脫教,縣宗教局基於這並非其權限而無能為力。」

他說,事主隨後在2015年6月8日致函檳州宗教局要求脫教,於10月20日獲得回函告知是依據程序申請入教,所以只有伊斯蘭法庭有權處理。

事主隨後尋求行動黨州議員的協助,遭後者拒絕協助,並於今年1月初尋求馬華大山腳區會協助。

魏木榮說,只要對人民不公的問題,即使再困難的課題馬華一定會挺身而出協助處理。

仍維持飲食習慣及拜神

魏木榮說,雖然陳志勇曾經在申請入教後出席4天的課程,但是他沒有完全依據伊斯蘭的方式過生活,因此他會尋求馬華法律局的援助,協助他入稟伊斯蘭法庭尋求脫離伊斯蘭教。

「陳志勇擁有醫生證明患上精神疾病,我會再要求多一名個醫生為他看診。再加上他維持飲食及拜神的習慣,所以這些都是可以據理力爭。」

詢及陳志勇病情時,魏木榮坦言他自認病已痊癒所以沒有依時吃藥,而且會不時派錢,在沒有錢後就向家人討錢,曾經因為討不到錢而毆打其兄長。

陳志勇本身在6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曾經結婚,至今已離婚,無孩子。

會上,陳志勇多次語無倫次,更哭訴本身遭遇。他坦言自己很有錢,取出各國、甚至是「財神爺」發的紙幣。隨同出席記者會的包括馬青區團團長尤沈峻、聯邦村長林進源及江喜財。

認識狂躁症:

狂躁症亦稱雙極性情感,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會經歷情緒的亢奮和抑鬱。情緒亢奮期(躁期)可分為「狂躁」或是「輕躁狂」,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影響生活及工作和是否出現精神病症狀。

於狂躁期,患者感到或表現出異常開心、有活力、易怒,常會做出不計後果的決定,對睡眠的需求也往往會減少。

一般而言,有1/3到1/4病人為社交、經濟或是工作上的問題所苦,被壓力引發躁症。

躁鬱症的治療通常包括心理治療以及使用情緒穩定劑或抗精神病藥物。對於其他治療手段反應都不佳且症狀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對電痙攣療法有反應。(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