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 -6(北約代號:Farmer,中文:農夫)戰鬥機,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 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殲-6是中國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制空戰鬥機,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批量生產,1964年 首批殲-6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
該機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殲-6飛機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爬升率高、俯衝增速快、機動性好,適於近距格鬥空戰。殲-6飛機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價格便宜,是世界上同類飛機中最便宜的。殲-6推重比達0.86,中後期改進型全機推重比更是達到了0.988,因而擁有非凡的爬升率,可以在1分06秒內爬升到10000米的高度,以近4倍的優勢將與其同時出現的美國F-100遠遠甩在了後面。這是歷史上東方陣營的主力戰鬥機首次在性能上全面超越它的西方對手(下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是蘇-27超越F-15)。
憑 借著超越時代的推重比所造就的加速性和機動能力,以及氣動外形所賦予的優秀盤旋能力,這種在蘇聯僅作為過渡機型的第一代跨音速戰鬥機,在中國卻成為了守衛 著祖國領空、奪取中低空制空權的主力戰機。中國空軍、海航飛行員駕駛殲-6殲擊機,多次擊落飛行高度超過殲-6靜升限的美軍高空無人偵察機,並取得了擊落 美軍F-105、F-4C等先進戰機的戰果。據統計,從1964年至1971年,中國飛行員駕駛殲-6殲擊機先後擊落包括RF-101A、F-104C、高無人偵察機、F-4C、RA-3D、A-6A等機型的21架敵機,可謂戰果輝煌。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殲-6殲擊機都是中國土防空的主力戰機,部隊對殲-6的評價很高,甚至喊出了「殲-6萬歲」的口號。在更先進的殲-7殲擊機服役後,殲-6仍然承擔著一部分戰鬥任務。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為巴基斯坦提供的殲-6殲擊機,在印巴戰爭中擊落1架米格-21、8架蘇-7和3架英制「獵人」戰鬥機,自身只損失3架。2006年8月,殲-6殲擊機全部退出中國空軍戰鬥部隊行列,2010年6月全部退出訓練部隊序列。
殲-6退役後,外國媒體和軍事觀察家認為,中國可能將其改進成無人駕駛攻擊機,就是類似巡航飛彈模式的特攻隊,針對美軍在第一島鏈內的大中型艦船量身定做。這種說法令亞太美軍聽起來不免心驚肉跳。而中國軍方也的確做過這方面的試驗。不過後來由於反艦飛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效益問題,造成改裝一架殲-6的成本超過了一枚反艦飛彈的成本,於是這項計劃最終被叫停了。
但是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3年1月號刊文稱,在福建連城基地,有越來越多的殲-6無人攻擊機進駐,2011年7月31日的衛星圖片數出了至少55架。這是福建地區殲-6無人攻擊機最多的機場,這裡還進行了重修。殲-6飛機退役後可大量改裝為無人攻擊機。
實際上中國海空軍退役的4000架殲-6飛機有四種去向。一是上面說的改造無人攻擊機計劃,但是爭議較大。二是一部分被改造成海空軍的自動駕駛靶機,並被官媒證實。2013年12月24日,中央7套頻道首次曝光殲-6戰鬥機改裝的無人靶機,這是用舊的退役戰鬥機改裝的殲-6無人靶機。三是很多過於老舊的殲-6被徹底分割拆解,在河北安新的廢舊市場就出現過工人用鐵鎬刨開殲-6蒙皮的畫面。四是一些後期比較先進的型號被封存到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據 消息人士介紹,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位於中原某機場,隸屬於濟南空軍編制。這裡是我國空軍專門用來封存和改裝維修各類退役飛機的地方,不算機庫內的,僅跑 道上就停放有350架各類型退役封存戰機,可謂全中國飛機數量最多的機場。而從空軍和海軍退役下來的4000餘架殲-6中的大部分都被送到了這裡「養 老」。並在退役前執行完它們最後一次飛行——自行飛回儲存中心,由此可見這些戰鷹即便是在退出現役時依舊是具備空戰巡航能力的。所以只要封存得當,戰時就 可立即解封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