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國內著名軍事論壇式貼出了幾張成都飛機公司的谷歌衛星圖片,圖片的細節顯示,被中國軍迷親切的稱之為"黑絲"的國產第四代殲-20殲擊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狀態,將交付中國空軍領先試用。
這幾張衛星圖片是2015年2月16日和2015年12月26日的同一地點歷史對比圖,地點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成飛工業公司的黃田壩機場,在機場滑行跑道旁邊的停機棚區域,停放著超過18架的殲-10B/C殲擊機,還有一架黃色塗裝的殲-20殲擊機,停放在地面畫有軸對稱標線的區域,這個區域是飛機製造廠的出廠戰機試車區。
現代戰機的充沛動力來自上面安裝的噴氣發動機,飛機製造廠建造的新型戰機,在出廠交付前要進行頻繁的試飛,檢驗新機質量和性能,在試飛前都要進行發動機地面試車。噴氣發動機在地面啟動,會產生極強噪音和高速高溫的尾流,國產太行或俄制AL-31這樣的推力一萬公斤以上的噴氣發動機,噴氣尾流的長度會達到3公里以上,氣流噪音150分貝以上,如在試車區不採取措施,會造成嚴重危害。所以通常在戰機發動機地面試車區的後部建設有尾流導流牆,將戰機發動機的強大尾流導向空中,類似的設備還有航空母艦起飛區可以豎立起來的導流板。
飛機製造廠試車區的導流牆,通常根據生產的戰機型號來建造。此次曝光的衛星圖片,顯示在2015年2月16日,成飛的試車區有5個較小型的尾流導流牆,旁邊有一個較大的尾流導流牆。到了2015年12月26日,原有3個小型導流牆被拆除,新建了2個大型導流牆。對應的弧形頂停機棚也由6個調整為4個面積更大的。
這些都說明成飛的殲-10戰機生產已接近尾聲,下一步將進入殲-20的批量生產。這對於中國空軍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世界上批量生產並正式服役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只有美國的F-22"猛禽"戰機,從2005年服役至今的10年里,一直孤獨求敗,這一次,猛禽有了新的小夥伴。
殲-20是由中國中航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第四代單座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是我國航空工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首架工程驗證機在2011年1月11日首飛,經過5年的試飛,共有11架殲-20現身成飛的試飛場。其中2架工程驗證機,1架靜力試驗機,6架原型機和2兩架試生產型。
殲-20的2013號原型機於2014年11月29日在成都飛機製造廠首飛成功,該機是殲-20的第五架原型機,此前殲-20有2架驗證機和2架原型機。2014年12月19日,編號2015的殲-20首飛,該機是殲-20的第六架原型機。2015年下半年成飛生產了最後2架原型機,編號為2016和2017號。僅兩個月後,又生產出一架機號為2101的殲-20。有軍事專家分析這是殲20的首架試生產型,將交付中國空軍進行服役前的試飛,為第四代戰機加入中國空軍戰鬥序列做前期準備。
殲-20的試生產型之所以採用2011這個編號,是因為201X表示殲-20原型機批次,例如2017表示殲20的全狀態批次原型機第七架。編號21XX則表示這是殲10的批生產型第01批,最後兩位數字則為01批的機號。2016年1月16日,又有網友拍到第2架試生產型殲-20戰機2102號,和之前2101的編號類似,同樣採用了黃色的塗裝。這標誌著殲-20進入了定型前的小批量生產階段。
很多西方軍事機構完全不能理解中國殲-20為何在尚未正式定型的情況下,就進入批量生產。通常全新戰鬥機的試飛周期大約在6到8年左右,而殲20的試飛只用了5年就進入生產狀態,這在洋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
其實這是中國空軍的獨創--新機領先裝備試用體制。這種體制在殲-10戰機的研製過程中形成制度化,就是在新型戰機尚未定型時,就提前生產小批量交付空軍試用,讓部隊儘快掌握並形成戰鬥力,同時同步進行最後的原型機試飛,可以極大的縮短最新型戰機形成戰鬥力所需的時間。
以殲-10戰機為例,1998年3月23日,殲10-01號原型機首飛,1999年進入型號調整試飛,一共建造了6架原型機,分別是01~06號機。在2003年,殲10還在試飛時,空軍就決定先期裝備少量試用,邊試飛、邊定型、邊裝備。空軍第44師132團首批裝備了一個大隊的殲-10A,這開創了中國軍機在設計定型前進行小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領先試用的先河。2003年12月25日,殲10完成總體試飛的最後一個架次。2004年4月13日,殲10通過國家設計定型審核,正式定型。
從2003年到2012年的九年間,殲10A先後裝備空44師、空1師,空2師,空3師,空24師,空9師,海航4師共計7個整編團,另試訓中心一個大隊,八一表演隊一個大隊,總裝備數量超過220架。
中國空軍之所以決定新機領先試用,是因為緊迫的戰略需求。儘管現在中國每年能夠生產殲-11系列、殲-10、JH-7A系列戰機100架左右,但仍然不能滿足空軍對新型戰機的需求,甚至需要從俄羅斯進口蘇-35戰機來彌補產能的缺口。
另外中國空軍也面臨著嚴重的戰略威脅,除了在日本和韓國部署有大批的F-16\F15等第三代戰機,美國空軍還從2016年1月開始,"暫時"在日本橫田部署共計26架F-22隱身戰鬥機。這對中國造成重大威脅。
以殲-10的研發歷程和裝備生產時間,樂觀估計,殲-20的首批新機將於2017年裝備中國空軍一個大隊,共計12架。以成飛的產能,可以在2020年之前再生產三個團的72架殲-20,屆時中國空軍將擁有84架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
在最先進戰鬥機的力量對比上,中美空軍將取得一定的平衡,美國空軍在第四代戰機領域一家獨大的優勢,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