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送中國一個大寶貝:怕俄國搶先加急送貨上門!

@ 2016-02-23

由於烏克蘭「向西轉」的趨勢越來越強,俄羅斯最終終於和烏克蘭產生了衝突。昔日蘇聯第一大加盟國和第二大加盟國的衝突讓人唏噓不已!而衝突的結果是俄羅斯拿到了曾經劃給烏克蘭的重鎮克里米亞半島。克里米亞半島相當重要,有多重要呢?筆者就不闡述了。克里米亞有蘇聯唯一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納圖卡」,在俄烏交好期間,俄羅斯租用烏克蘭納圖卡來培訓艦載機飛行員。

而不僅如此,克里米亞和中國也有不少的緣分——俄羅斯出售給中國的「野牛」氣墊船由烏克蘭的費奧多西亞「大海」造船廠負責建造,而這一造船廠正在克里米亞半島上。因此,俄烏兩國發生衝突後,烏克蘭多次強調和中國的合作不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就將野牛提前交付了中國,以免克里米亞歸俄後無法正常交付。

野牛氣墊船作為一款大型的氣墊船,航程比LCAC遠不少,和LCAC不同,可以不藉助登陸艦的力量,獨立執行任務。其航程足夠往返釣魚島一次,而且其高速且運輸量大也給中國在未來的島嶼爭奪中有了更多的選項。在接受了烏克蘭的野牛後,中國也開始國產野牛的研發建造,而國產的野牛在烏克蘭野牛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更適合中國國情,但這一切,不能不說是烏克蘭野牛的基礎上才有這樣的成就。在一些人眼中看來,野牛的武器裝備和裝甲都略低,防護力似乎不強,不足以應對現代戰爭。然而由於野牛的特殊使用環境,不會離開近海,而近海範圍內中國可以保護好野牛的安全,所以這一武器很適合中國使用。

其實,烏克蘭這麼「仗義」並不是這一次,烏克蘭擁有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的發動機製造廠馬達西奇,中國目前正在研發大型運輸機運20,然而由於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存在短板,目前的運20還在安裝和伊爾76一樣的D30發動機,無法發揮運20的優勢。而馬達西奇擁有D18T發動機,性能比D30好不少,從外觀看也「粗壯」不少。此前曾有消息稱中國和烏克蘭將加大航空發動機的合作研發力度,這可能是即野牛之後,烏克蘭和中國的又一次大型軍事科技領域的合作,可以給中國帶來很大好處。

當年曾大力幫助中國,現在終於輪到中國回報烏克蘭了。中國與烏克蘭簽訂框架協議,烏克蘭將生產中國L-15教練機。

據美國防務網站defence24近日報道稱,烏克蘭已經就洪都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的生產與中國簽署了框架協議。協議顯示L15教練機將在烏克蘭生產,使用扎波羅熱Motor Sich集團的AI-222-25F引擎。

這是中國中國獵鷹高級教練機又一個出口大單,據公開報道,中國L15高級教練機已經出口到委內瑞拉。這次協議達成,顯示了中國L15高教機的性能已經得到國際客戶的認可,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來訂購。在中國最沒轍的時候,烏克蘭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患難見真情。中國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陷入了美國為首的圍堵當中,那時的美國挾瓦解蘇聯的餘威,對中國指手畫腳。中國經過文革的折騰,軍工產業百廢待興,烏克蘭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對中國軍工產業進行了毫不吝嗇的幫教。

中國解放軍現役航母遼寧艦就是從烏克蘭以極低的價格從烏克蘭購買回來的。近年來,隨著遼寧艦的入役,當年瓦良格如何走到中國的一些資料逐漸解密。據港媒介紹,整個購買過程如同搞地下工作,除了應對招標事宜,還要應對美國的種種刁難,所幸,這一切最終完成。在西方一致遏制中國的大環境下,烏克蘭決定將這個大殺器賣給中國,是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的。

其實在烏克蘭賣給中國瓦良格號之前,就已經為這一切做鋪墊了。那就是青海湖號大型補給艦,青海湖號補給艦排水量3.7萬噸,比3艘904型補給艦的噸位還要大,甚至比美國的「薩克拉門托」級補給艦還要大2400噸。

這艘船原先是前蘇聯的一艘油輪,後希望改建成補給艦。不過隨著前蘇聯的解體,這艘大艦的建設陷入停頓,後來中國海軍經過考察決定購買這艘大艦。經過談判,中國和烏克蘭於1992年11月6日正式簽署關於購買這艘船的協議。

中國軍工研發生產體系已經完善,現在中國和烏克蘭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到了中國回報烏克蘭的時候了。

中國軍工產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發展,終於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發生產體系,中國大到宇宙飛船、大飛機、戰鬥機驅逐艦;小到突擊步槍、手槍、子彈等等均能研發生產。而烏克蘭由於國際風雲的變幻,很不幸的淪為了西方與俄羅斯博弈的棋子。國內陷入戰亂之中,人民生活顛沛流離,苦不堪言。

中國從來都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年烏克蘭對中國的雪中送炭沒齒難忘,相信中國會有很多

途徑來幫忙烏克蘭人民從苦海中脫離。中國和烏克蘭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

中國幫助烏克蘭人民從苦海中脫離,可以從雙方都感興趣的方向下手,比如軍工領域。目前中國和烏克蘭依然有大量領域可以進行合作。

首先是發動機。目前航空發動機是中國的軟肋和短板,而烏克蘭有自己的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歷史和經驗。比如本次協議中的L15高級教練機,使用的是烏克蘭生產的AI-222-25F發動機。未來中國和烏克蘭可以就航空發動機展開聯合研究,中國有充沛的資金和善於學習的態度,烏克蘭有相關技術和經驗,相信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國雖然已經研發成功大型運輸機運20,但是依然處在起步階段,目前烏克蘭有安東諾夫飛機場,能夠設計製造一系列的各型運輸機。事實上,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一直在進行。

看來,中國和烏克蘭在這方面的合作已經在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