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新年伊始那次CB190R的800公里摩旅嗎?好山、好水、好路、好風光……
唯一頭疼的,就是天寒地凍,手指僵硬,不僅影響樂趣體驗,更會帶來安全隱患。
特別是夜間行車,更是苦不堪言。儘管大蝦在運動手套外面套上了一雙抓絨手套,仍舊抵擋不住刺骨的嚴寒。
⬇️圖片裡都是騙人的。所以看上去是歡樂的騎行,其實是難熬的時光。
當然,不懼嚴寒的摩迷是不會在乎低溫的,五花八門的禦寒方式也是各顯神通。總之一條,做好保暖沒錯。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
優勢:全套花費不超過¥300,可以就地取材,度身定製。
不足:穿戴繁瑣,部分物件有安全隱患;另外,屌絲氣質太過霸道。
⬇️當然,也可以這樣。
優勢:全效防護,從頭到腳舒適保暖;全天候適應,安全性高。
不足:不是一般的貴!
上述只是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廣大車友,通常都有自己的裝備標準。且不論裝備價值如何,但大家對安全性的要求都一樣。
不過,很多車友也確實容易忽視舒適方面的問題。比如頭盔,是否夾頭,是否壓迫頸椎;再比如靴子,是否防水與防護兼顧?還有,你的左右手是否真正得到了保護?
相信很多朋友和大蝦一樣,從頭到腳,陸陸續續都置辦齊了,但還差一雙夠溫暖的手套。
自從前年在米蘭城冒著冷雨透濕手套,騎行一整天KTM RC390之後,大蝦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添置一雙既能防水、又能保暖的騎行手套。
不過,跟你一樣,大蝦也是個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兩個年頭過去了,還沒讓勤勞的雙手享受過一次大保健,真是罪過。
春節期間,JS送來了電熱手套給我試用,拿人的手軟(nuǎn),順帶把試用報告寫給大家。完全真實體驗,不帶廣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這是款美國品牌,我拿到的型號是G3,由於美版偏大,所以M號就好。
外層全皮面料,裡層保暖抓絨。
這內地大市場的標配紅內襯,讓人深深為米國人的審美感到著急。
左右手套內部均有電熱導線引出,不用加熱時,可以收入拉鍊,和普通保暖皮手套別無二樣。
腕部彈性收口,這個是很貼心的設計,套在騎行服袖口外部,再拉緊,無懼風雨。
配件:電瓶接線、連接線、不同規格的保險絲。
說明書沒有中文,不過還算簡單,關鍵是提示用戶不同設備用不同的保險絲。
一入二出的連接線,輸出端分別連接左右手套。不知道會不會被烤成咸豬手?
配合測評的車型-Ninja 650。安裝比較簡單,接好正負極,然後接上連接線和設備,就會自動開始加熱。
按照說明書要求,只連接手套設備,就選擇紫色保險絲。
電熱出口接口,帶防護蓋。找到合適位置放置就好,由於是斷路狀態,應該不會虧電。
把它暫時安置在這裡。
連接上手套後效果。線材安置的位置比較關鍵,反正我也沒打算長用,就這樣掛著再說。
我一邊弄,一邊叨咕著說,這要是能無線供暖該多好啊。
老婆一旁補刀:你這騎摩託的,越來越矯情!貼點暖寶寶,什麼都解決了。
好吧,我承認,這防暑抗寒其實沒那麼事兒!
正面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跟普通皮手套沒什麼兩樣。
手感還行,但肯定和標準騎行手套有區別,正常摩旅或者日常騎行沒問題,運動化駕駛,還是寧可凍手也別失去敏捷的反饋好。
手掌部有加厚防擦層,源自於很多摔車事故都是手掌先著地。但是,其他部位,確實沒有什麼防護。
握拳感受一下,當然沒有運動手套那麼貼合手指。魚與熊掌,向來不可兼得。
官方資料宣稱,4秒即可達到最高57.2℃的設計溫度(這是要往死裡燙的節奏)。基本上,接上線頭後,手部就能馬上變暖,而且持續保持熱度。這對於苦寒之地,或者長時間濕冷摩旅而言,是有益處的。
測試當天,陽光不錯,戴上G3,不插電,長時間騎行肯定沒問題,畢竟內襯是抓絨面料。不過,長時間騎行,手指出汗所帶來的濕冷,是很難受的。這一點,長江以南的車友應該深有體會。
好吧,插電來戰!
很短時間內,手指便從僵硬潮濕中「清醒」過來,接下來,就是熱!是的,確實挺熱。這裡不得不吐槽,沒有溫控開關,沒有高、中、低檔位,就是熱得耍流氓。
所以,如果不是苦寒極地的長時間駕駛,確實不用一直掛電騎行。對於長途駕駛,或者寒冷地區日常騎行,倒是有點作用。
由於手套在加熱時必須與走線連接,所以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適時分離很重要。我試了幾次,瞬時施力,手套能夠與線纜順利分離,在摔車時應該不會影響騎士做應急保護動作。當然,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它們被扯壞,我是不知道的。
關於防水性能,官方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明。理論上,電熱產品應該具備起碼的防雨水功能,否則,它就是個蹩腳貨。但我確實很擔心防水性能,因為這樣的皮質手套,接縫是很難處理的;而且,也沒有看到任何特殊的防水處理或防水面料的採用。
浸水測試,15分鐘,無滲透。
淋水測試,5分鐘,沒透。
好了,下雨天應該夠用了。
至於安全性,確有不足,畢竟這款手套缺少更多的防護部件。
最後,談重點。這款G3賣到1599元,真心貴。所以,也沒什麼好推薦的了。把我的試用體驗寫出來,給大家一個參考而已。
如果就想買貴的,或者考慮品質穩定的全效防護,將來有可能全天候摩旅,倒是可以考慮。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無數種辦法讓自己得到保護。
比如,屌成渣的他⬇️
大蝦點評
還是那句話,選擇是自己的事兒。
騎行應該享受快樂,即便遭遇嚴寒酷暑、飛沙走石,也沒必要搞得跟苦行僧似的。好的防護裝備可以讓駕駛更安全、更舒適,但這個好,並不意味著就是貴。
價格不是分水嶺。騎幻影的,可以讓一身裝備的售價超過GW;而騎大貿水鳥的,也完全可以戴著永恆全盔走遍天下。對裝備的價值認同,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好,沒必要受別人的影響。但有一條是底線,那就是永遠記得,不論高低貴賤,它們必須能給你帶來保護!
歡迎裝備製造商或經銷商提供部品試用,我會繼續如實報告給廣大車友;也歡迎車友們寫寫自己的使用感受。好不好,用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