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問題之所以久拖不決,關鍵在於戰與不戰的風險由誰承擔的問題。當前,朝核問題步步緊逼,美方如不能迅速有效遏制並打擊朝核能力,將面臨朝全面部署核彈、日韓脫離掌控以及中俄強勢介入等巨大的軍事、政治、外交風險。與之相比,對朝展開有限條件的打擊,可能帶來的區域性戰爭風險來講,相信美國更傾向於在後者。
一是朝全面部署核彈風險。朝核問題自從1965年"寧邊原子能研究所"開始,發展迄今,己相繼進行了四次核試驗。在反反覆復的談判與斡旋當中,朝鮮的核能力卻在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不斷向前發展。多年來,被朝挑釁漸生"麻木"的神經,反覆被撕毀的協議,擊穿的不僅僅是美日韓及周邊國家設定的談判底線,帶來更多的是現實核威脅。時至今日,當金正恩一路狂奔,將核武與衛星,作為籌碼置於桌面,涉事各方也的確是時候找出根本解決方法,並拿出勇氣付諸行動。
誠然,現在對朝實施打擊,極有可能遭致朝核報復的可能。但就目前朝核能力來講,其明顯缺乏持續打擊和遠距離精確打擊的能力,即其打擊對象極有可能局限於韓日兩國。這對美國來講,完全屬於可以承受的作戰風險。而如果繼續放任自流,相信不出5年,朝鮮半島的核打擊能力就會輻射到美國本土,加上朝鮮領導人的一貫作風,必將導致美在喪失對朝鮮半島乃至亞太地區控制權的同時,還要時刻防範來自半島的核威脅。
二是日韓脫離掌控的風險。眾所周知,日韓是美在亞太地區戰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迅速消除朝核打擊能力,為其盟友提供安全防護,韓日極有可能借勢擁核。據韓最新的民調顯示,有67.7%的韓國民眾支持並希望韓國擁有自己的核武器,日本也於今年2月趁機重啟"高濱核電站4號機組",借勢擁核意圖明顯。
可以預見,如果任由朝鮮核問題持續發酵下去,帶來的必將是日韓兩國相繼進入核國家,進而引發亞太地區的核軍備競賽。而如果日韓一旦擁有核武器,那麼美對日韓的控制能力必將嚴重受損,特別是對於始終不承認二戰歷史的日本,如果一旦擁有核武器,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鑒此,美國需要朝鮮給其提供增兵藉口,但前提條件是美國必須能夠控制並左右局面。
其增兵結束後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勢必是盡最大可能削弱、遏制或摧毀朝鮮的核能力,並迅速將伊拉克、利比亞或敘利亞的模式引入朝鮮。採取的手段極有可能是通過局部戰爭引發難民問題、民族問題和領土問題,在為其武裝介入繼續提供條件和藉口的同時,通過利用半島的局部衝突,達到影響和遏制中俄的整體戰略目的。
三是中俄強勢介入的風險。長期以來,中俄雙方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不可低估。特別是俄羅斯,雖然目前在軍事上牽涉於敘利亞,經濟上受制於油價波動,但兩者均對俄影響不大。特別是美國所關注的核問題,朝核能力的進步與前蘇聯的援助密不可分。如果說能把朝鮮拉到談判桌上的國家可能是中國,那麼唯一可能讓朝鮮在核問題上稍做讓步的國家絕對是俄羅斯。因此,美國必須抓緊目前這一國際輿論普遍譴責的有利時機,把半島拖入他們所計劃的局勢和節奏。
否則,一旦中俄在政治外交上強勢介入,失去這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不僅起不到全面制裁朝鮮、遏制打擊朝鮮核能力的目的,而且會讓朝鮮單方面坐大,使日韓對美防護失去信心。韓就"薩德"飛彈問題反覆訪中,一方面是到中方斡旋,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有敦促美國早定決心的含蓄警告。即:如美不能妥善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韓也極有可能轉求中國的幫助。
綜上所述,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對美來講"控則得利,亂則得勢",且戰爭風險均由盟友和傳統對手承擔,很難相信美國方面不會加以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