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必須屬於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海軍要走向遠洋已經勢在必得,而且我們的艦隊剛剛執行完環球航行訪問,證明我們的足記足以到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這些都是我們海軍的既定戰略。而中國要發展航母戰鬥群,也是國家的既定政策,短期內至少我們會擁有3支航母戰鬥群。除了實驗性航空母艦「遼寧艦」以外,還有一艘已經上馬建造的就是在大連造船廠的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建造的5萬噸級別的常規動力航母,按照中國軍工的事情來看,永遠都是用著一個,建造一個,研製一個,所以下一艘航母的計劃現在已經上馬,極有可能在上海造船廠建造,而且極有可能會逼近6萬噸水平裝備有彈射器。
不過既然建造了航空母艦,就要有他的作戰目標,而中國現在還沒有開工建造10萬噸級別的航空母艦,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巨大的疑問,從實際造艦能力上看,我們足以建造一艘核動力的航空母艦,起碼有法國的「戴高樂」號為模板,最差一艘6萬噸採用核潛艇堆推進的核動力航母也是可以的。但是為什麼中國不建呢?
首先我們要確立一點,中國的航空母艦的對手,並不是只針對美國海軍。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世界這麼大,並不只有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而且中國周邊也不只是有一個叫做美國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地理和歷史上存在糾葛的地區比比皆是,我們還有漫長的海上運輸線,石油生命線,資源運輸線等等都在中國附近駛過。
所以中國的想要在新時代維護自己的海上利益,必須要有軍事手段作為支撐,而最核心的辦法就是要有航空母艦戰鬥群。我們造出來不是跟美國做比較的,所以中國的航空母艦單說排水量上並沒有必要追隨美國,一定要造10萬噸的航母。但是拋開美國看,中國的航母總噸位已經是世界第二了!而且我們載機數量也僅次於美國,這樣規模的艦隊對於除了美國以外的全世界的其他國家來說,都堪稱壓倒性的優勢,已經完全足夠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了。
而且我們未來就算要和超級大國進行對抗,最主要打的是體系對抗,而不是你扔一噸鋼鐵,我扔2噸回應的時代。我們需要構建體系化打擊力量平台。中國的航空母艦上尚沒有看到艦載無人機的身影,不過並不代表我們沒有研究過航母無人機的情況,相反我們對於航母用預警無人機平台和打擊無人機平台都已經有所前置性研究。並不是只需要噸位填充數量,對於執行預警偵察任務來說,3架中型無人機在1架有人預警機的指揮下,性能及覆蓋區域堪比一架大型E-3預警機或者相當於2架美軍E-2D的覆蓋範圍。而能夠指揮無人機作戰的有人機平台,也將在未來的空戰中取得先手。
所以有軍事專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表面技術參數的對比,並不是評論一件裝備實際性能的依據,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深刻理解我們的用途,才能打造更好更適合中國的武器。10萬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十分適合於美國這樣的需要維持全球霸權的超級大國,現在它自己也在被10萬噸的航母所累,所以我們沒必要羨慕人家有了10萬噸的航母。更沒有必要去追求這種大船。只要中國繼續發展,10萬噸的巨艦,也是遲早的事情。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而中國人讓世界為止沸騰的日子,也會一同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