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設計工作者,了解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將縮短自己與世界頂級設計圈子的距離,而作為工業設計圈子的大師又有哪些呢?
今天我們嘗試將國外工業設計圈兒的大師們收錄在這篇文章之中,希望能對工業設計從業者有所幫助。
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更多的設計師朋友們了解這個行業的頂級工業設計師,二來也可以藉此推廣、擴大工業設計的影響力!
好了,下面開始的介紹這些世界頂級的工業設計大師吧,看看是否能看到你的偶像?(排名不分先後,文章將不斷更新)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
密斯.凡.德羅( Mies van der Rohe)[1] 1886年生於德國亞琛。1907年,他與格羅披烏斯一同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深受貝倫斯的影響。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1929年,密斯設計了巴塞隆納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以及巴塞隆納椅,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師。
1930年密斯擔任包浩斯第三任校長,1933年納粹政府上台後關閉包浩斯,至此密斯結束了其14年的辦學歷程。1938年,密斯移居美國,任伊利諾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1969年逝世,密斯深深影響了好幾代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密斯努力開創玻璃外牆鋼筋結構建築時代。
(△ 巴塞隆納椅)
柳宗理
▼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業設計師。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耶設計事務所派來日本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他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
(△ 蝴蝶凳)
菲利普·斯塔克
▼
設計師簡介:菲利普·派屈克·斯塔克(法語:Philippe Patrick Starck,1949年出生 摩羯座)是一位國際著名的設計師,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設計風格相當有個人特色,作品領域包括有建築、家具設計,生活用品設計,交通產品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十分廣泛。
(△ 阿萊西 榨汁器)
深澤直人
▼
深澤直人是日本近代活躍的工業設計師。來自山梨縣,1956年出生,畢業自多摩美術大學工業設計系。他的設計作品被普遍人認為是樸素、不須思考就能使用的。而他本人稱之為「without thought」。曾獲得2002年日本每日設計賞等許多設計大獎。目前是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設計師,也自行成立了「Naoto Fukasawa Design」工作室。
(△ MUJI CD機)
馬克·紐森
▼
馬克·紐森(英語:Marc Newson,生於1963年)是世界著名的一位工業設計師,澳大利亞人,祖先移民自希臘及愛琴海一帶,即是希臘人。他的知名作品包括飛機、手錶、家具、珠寶、時裝等。在2005年的時代雜,紐森入選為首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洛克希德躺椅)
喬納森·艾弗
▼
喬納森·伊夫是一位工業設計師,現任Apple公司設計師兼資深副總裁,英國爵士。他曾參與設計了iPod,iMac,iPhone,iPad等眾多蘋果產品。除了喬布斯,他是對蘋果那些著名的產品最有影響力的人。
(△ APPLE 電腦產品)
原研哉
▼
原研哉|Kenya HARA 於195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3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獲得設計研究生學位,畢業後很快加入到日本設計中心工作。
原研哉於1991年,成立了他現在的事業——hara設計工作室。原研哉寫過很多著名的設計圖書,還曾策划過很多次展覽會,均得到了廣泛的認可。2001年起,他成為了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和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現任主席。
(△ MUJI 地平線海報)
榮久庵憲司
▼
日本工業設計家,日本工業設計界大師,日本博士。曾任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ICSID)參議員,日本設計研究所主席,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評議員,世界設計組織主席,日本GK設計集團主席。
2015年2月9日,榮久庵憲司先生於當地時間2月8日凌晨因病竇綜合症在東京都新宿區的醫院去世,享年85歲。
(△ 萬字餐桌用醬油瓶)
迪特·拉姆斯
▼
迪特·拉姆斯 Dieter Rams 出生於1932年5月20日,德國的威斯巴登。1947年他在威斯巴登的werkkunst學校建築學專業學習。1955年他成為1921年建立的布勞恩公司的一位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1956年開始為他們設計產品。1961年他成為布勞恩公司產品設計和發展部門的領導。
拉姆斯曾經闡述他的設計理念是「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德文:Weniger, aber besser),與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司·凡·得羅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對比出有趣的意涵。
(△ 博朗 RT20收音機)
凱瑞姆·瑞席
▼
凱瑞姆·瑞席 | Karim Rashid,生於1960年,美國著名工業設計師。凱瑞姆·瑞席擁有超過3000多項設計已投入生產,獲得300個以上的獎項,以及曾在 35 個國家參與工作。
(△ 義大利TVS系列炊具)
漢斯·華格納
▼
漢斯·華格納 | Hans Wegner,1914-2007,生於丹麥。1936年華格納去哥本哈根當地的工藝美術學校學習設計。二戰期間,華格納進入雅各布森建築事務所工作,主要負責室內和家具設計。
華格納主要設計手法是從古代傳統設計中吸取靈感,並凈化其已有形式,進而發展自己的構思。華格納尤其強調一件家具的全方位設計,認為「一件家具永遠都不會有背部」。他是這樣教別人買家具的:「你最好先將一件家具翻過來看看,如果底部看起來能讓人滿意,那麼其餘部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The Chiar)
路易吉·克拉尼
▼
路易吉·克拉尼出生於德國柏林,早年在柏林學習雕塑,後到巴黎學習空氣動力學,1953年在美國加州負責新材料項目。當時的德國設計界努力推進以系統論和邏輯優先論為基礎的理性設計,而克拉尼則試圖跳出功能主義圈子,希望通過更自由的造型來增加趣味性,他設計了大量造型極為誇張的作品,被稱為「設計怪傑」,並逐步成為世界著名的設計大師。他認為他的靈感都來自於自然:「我所做的無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們揭示的種種真實」。克拉尼的"流線型概念"奠定了工業設計領域中的地位。
早在50年代,他就為多家公司設計跑車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輛單體構造的跑車BMW700(1959)。克拉尼用他極富想像力的創作手法設計了大量的運輸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電器,包括美國太空梭、寶馬、奔馳、法拉利汽車以及上海崇明島生態科技城等設計工作,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文西」。
(△ 摩托車雕塑)
佐騰大
▼
設計師、設計工作室 nendo 創始人。
1977年出生於加拿大,2000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系建築專業,2002年在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完成所示課程,童年成立設計工作室 nendo。2006年,他被 Newsweek 雜誌評為「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2007年,其執掌的 nendo 被評為「備受世界矚目的日本100家中小企業」之一。曾獲得米蘭「Design Report 特別獎」、「JIDA30歲以下設計師競賽獎」、「Good Design 獎」等重要設計獎項。其代表作品收藏與紐約現代美術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蓬皮社文化中心等世界著名美術館。2012年起擔任早稻田外聘講師。
想深入了解佐騰大和 nendo 麼?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為你推薦一本關於佐騰大的設計秘密的書籍《由內向外看世界》。
(△ 紙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