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變速系統換檔的基本工作原理:
1. 要利用變速器,將鏈條由較小盤拉至較大盤時,需透過扳動或轉動變把,拉扯變速線。再利用變速線的張力,拉動變速器,把鏈條導引到你所需的位置。
2. 要將鏈條由較大盤降至較小盤時,則是透過扳動或轉動變把,將變速線的張力釋放一部分。再利用變速器本身彈簧的回彈力,看你張力鬆多少,它就回彈多遠距離。
3. 因此,小盤上大盤,對變速線來說,是〝拉緊〞;大盤降小盤則是〝釋放〞。上述基本原理同時適用於前、後變。
不過Shimano 反拉式後變正好相反,但我想,會用到〝反拉式後變〞這檔次配件的,大約都是資深車友,相信你們看的懂乳鴿的意思。
再說說何謂〝線阻〞
變速內線( wire,通常簡稱內線) 與外套管( cable,通常簡稱外管)間的摩擦阻力,稱之。
線阻變大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下雨天、或騎過泥濘地,外管進水而造成。當然,就算從不在雨天出門,車車用久了,線阻也會因潤滑變差而加大。
線阻之影響,當然就是變速不順暢。尤以後變較明顯。因為一則後變通常cable 較長,再則後變速器要管的盤片較多。前面說過,大盤變小盤,變速線釋放,其實是利用變速器本身彈簧的回彈力來定位。線阻過大,當然大盤降小盤的反應會變慢。甚至如果真的夠大的線阻,是可以明明變速器、變速線都調整OK,但變速器就是降不到最小盤……因為摩擦阻力已大於變速器彈力。
基本原理說明過,接著提供解決方案:
很簡單,定期對wire 上油。很多種油都可以用,但對這種較無沾塵困擾的配件,乳鴿比較建議上黃油。
扳動變把,把前後鏈條都掛在最大盤上。
前變把
前變速器
後變把
後變速器
持續釋放變速線張力( 扳動由大盤下小盤的變把),把前、後變速器張力均是放到最低。但是不轉動腳踏,易即:變速線張力已下降,但鏈條仍掛在最大盤上。
釋放前變速器張力
釋放後變速器張力
底下兩張圖,前變速器及鏈條,都在大齒盤最大盤上。但上圖的前變速線是正常張力;而下圖的前變速線是完全釋放掉的。
前變速張力釋放前
前變速張力釋放後
在這種情況下,變速線是完全鬆弛的,可以輕易將套管取出。
鬆弛的前後變速線
再來,變速線頭應當也要上一下黃油。要確認:變速把手是在〝最鬆弛〞的狀態,才能把變速線頭取出。
變速把手之內部構造,有點像一個圓盤。隨著撥動變把、轉動這圓盤,可以決定扯動多長的變速線到這圓盤上,從而透過變速線施予變速器的張力,決定將變速器拉到那個位置。
只有在〝最鬆弛〞那個檔位,變速線頭才是對准出線孔的。在其它任何檔位,都無法把變速線頭,由變速器內部伸出來。
解下下圖的黑色塑料螺絲,就可將變速線頭導出來。
變速線頭出口螺絲
取出快速線頭
既然可以把內線、外管由cable stopper中拔出,且外管可以在內線上隨意滑動,上油當然就簡單了。Wire一般我是建議上黃油。食指挖一點黃油,用姆指、食指捏住wire ,到處滑動一下就搞定了。
上好油後,再一一把外管連同內線,裝入cable stopper 內,切記需插到底。
再一一撥動變把,恢復前/ 後變速線張力。最後才可以轉動踏板……這裡先恢復變速器張力才轉動踏板的主要原因有二:
1. 若直接轉動踏板,變速器將陡然由最大盤彈到最小盤,易損壞傳動系統。
2. 萬一有線管沒裝好,變速器回彈後,很難再把線管裝回去。
較長時間停放時,變速器之檔位選擇……這是很多人疏忽的地方:前面提過,大盤降小盤時,靠的是變速器本身的彈力。那會不會有彈性疲乏問題?如何避免?辦法很簡單:設法使變速器鬆弛,避免彈簧緊繃。
前變速器:當然是放在最小盤。後變速器?一般我建議放在倒屬第二小、或第三小盤
為何不放在最小盤?前後均放在最小盤的話,鏈條受到的側向力太大了,對鏈條並不好。因此這是一個同時兼顧後變速器彈簧張力及鏈條壽命的折衷方案。
並且,如下圖,後變速器已經整個蜷曲起來,幾乎已到彈簧完全鬆弛狀態,再放更小的盤位,意義度不大。
前最小盤後第七盤
整個蜷縮的後變速器
以上手法,亦適用於公路車。且因公路車後變更敏感,因此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