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保養--變速車基本維護(圖文)

@ 2016-02-22

花了幾倍於平常騎的普通車的價錢買了新的運動變速車,新新的車,看著很舒服,參加山地情懷的活動經常是要去些艱苦的路面,一趟下來,車子臟了,甚至有些地方不協調了;有時候很就沒參加活動,車子擺在家裡落灰了,想拿出來跑跑,才發現生鏽了;呵呵,那我們談談日常的簡單的維護問題。

1 清洗

參加活動聚集的時候,大家車子擺在一起,如果你的車子太骯髒是不是很沒有面子?呵呵,參加完活動,車子載你完成精彩旅程,你不把他擦擦乾淨是不是很過意不去?當然為了是自行車經常處於良好的機械工作狀態,我們要把車子清洗乾淨。

1.1 外表的清洗整潔

車架,龍頭部分,車圈,剎車,輻絲,軸皮,甚至輪胎,用清水和抹布好好擦乾淨吧~當然有些車友花1元錢找那些清洗騎車的沖洗點也是一種偷懶的選擇,呵呵,不過還是自己擦的干淨些,別忘了,車圈和輻絲如果擦乾淨,整車的感覺很亮的。

1.2 行走部分的清洗

鏈條,前撥,齒盤,後撥。

1.2.1 先清潔

這部分是自行車行走系統的關鍵,長時間使用會粘了很多污垢,甚至堅硬的附著在齒輪表面,嚴重了會影響行走系統的效率。

洗潔淨,熱水,煤油,汽油,WD40,博士手,一個小刷子,牙刷就不錯,半個鐘頭的時間,可以把這些地方積沉的老污垢全清理乾淨了,選擇什麼樣的清洗溶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至今沒有定論---目的只有一個,把油污垢全處理掉!

注意事項!!!千萬不用把這些東西弄到中軸,前軸,後軸裡面去,雖然可能你的三軸都是密封的,但是這些強溶劑如果不慎進入軸裡面去,會溶掉裡面的潤滑油的。

1.2.2 再上油

可以是工廠用的機械潤滑油,縫紉機油,專用的高檔自行車油,反正千萬不要用家裡炒菜的油。

如何上油?

轉動齒盤帶動鏈條轉動,在飛輪地方慢慢上油,直到全部齒輪和牙盤都粘了油,以不滴下來為好。

1.2.3 擦乾

指的是把油擦乾,用抹布把鏈條,齒盤外面(就是垂直的平面),的油擦乾,--因為這部分油不參加潤滑工作,但是很粘灰塵,

最後的結果是齒輪和鏈條接觸的面都有些油,得到了潤滑,其他的地方沒有油積存現象,評測的標準是車子擺放在那裡不滴油下來,就ok 。

2 簡單調試

好了,現在車子乾乾淨淨,油光鋥亮了,抬起後輪,轉動齒盤,轉起來,聽聽,看看,聽聽有沒有不順暢的生意?看看有沒有擦鏈條的情況? 主要是前撥後撥是否每一擋位都能順暢得變到位?到位後是否順暢?

兩個極端情況要注意:

A 最大齒盤,最小後飛(也就是最大速比)的時候是否擦前撥的外側?

B 最小齒盤,最大後飛(也就是最小速比)的時候是否擦前撥的內側?

看看鏈條是否有跳動現象? 看看後撥的導輪是否有跳動現象?

3 停放

長時間不騎行,請把檔位換在最小盤,後飛換在最小齒輪位置,---這樣前撥和後撥的彈簧張力處於放鬆位置,有益於前撥和後撥的壽命,騎行中途休息的時候,車子歪倒在路邊,注意請歪向左側---避免右側的變速系統觸及倒地面或者石頭什麼的

4 騎行

換檔避免用最大齒盤和最大後飛搭配和最小齒盤和最小後飛搭配,---這兩種情況會加速你的齒輪和鏈條角度的的磨損。

二車胎的保養和維護

競賽自行車的車胎是管形狀,胎壁很薄,訓練和比賽時極容易損壞,應特別注意保養。

自行車賽車胎根據重量分為多種型號。日常公路訓練時多使用250克以上的車胎,比賽時可根據路面情況,選用200—300克的車胎。車胎愈細,與路面的接觸面愈小,摩擦力也小,有利於提高車子的前進速度。

車胎注入一定氣體的目的是:能使自行車有一定的彈性,減少徑向顛簸力對車圈的衝擊;能在自行車負載情況下,減小路面同車胎的接觸面,以減少摩擦力。為此,訓練和比賽時,胎內氣壓要適合。公路車胎一般保持5——7kg/cm2氣壓,場地車胎最好注入10——12kg2/cm2氣壓。胎內氣壓過大時車胎容易爆烈,如果過小,則加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車胎還容易從車輪上滑脫。尤其在賽車場上騎行,車胎氣壓小了,更容易從輪子上滑脫下來,發生危險,導致運動員受傷。

每次騎行前兩小時要給車胎充好氣,進而檢查車胎是否漏氣,表面有無異物或刺傷部分。在夏季訓練和比賽後休息時,要將車子置放在陰涼處,避免車胎受熱後氣體膨脹而爆裂。保存車胎時,注入少量氣體,懸掛起來,放置在陰暗通風處,濕度不要過高,防止膠性老化變質。

比賽時如需要更換新車胎,應將新胎事先裝上,最少騎行50公里以上,檢查一下車胎是否良好,確認無問題後,方可使用。

內胎的修補。首先是找破洞。其方法是給破胎打人適量氣體,放入水中,起泡最多的地方即是破洞所在。若到處都漏氣不易找到破洞時,可將車胎氣門嘴兩邊折疊回來,用手抓緊或用繩紮好,不讓氣體通過,另一人幫助打氣,如果打氣後很快氣體漏掉,說明氣門嘴附近漏氣;打氣後不漏氣或漏氣很慢說明破洞不在此處。可將折疊處向後移動,繼續逐段檢查,直到找出破洞為止。

三車輛的安全檢查

車架不能出現裂痕、管體或補強片脫離、彎曲或管體凹陷的情形。 檢查後三角(確定變速器懸掛、尾端、輪軸卡槽等都是直的。) 處置刮痕─研磨並塗上防繡漆。 檢查直線性:是否可以放手騎乘而維持直線前進?

後輪的安裝與拆卸是否很順暢(工具:精準的車架直線性校正工作最好交給你喜歡的車店進行)

車頭碗組檢查轉向是否順暢、有沒有鬆脫?(工具:舊型可調式─兩支多用途頭組扳手和六角扳手; 新型A-Head頭組─一支5mm六角扳手。)

車把與把立確定都已鎖緊。 (工具:六角扳手。)

握把確定都緊密固定。 煞車把手確定安裝得恰到好處,調整到不會「觸底」而碰到車把的程度。 (工具:視煞車型式而定:六角扳手、套筒扳手、或螺絲起子。)

煞車器確定沒有過度磨耗的煞車片、尾巴綻開或鏽蝕的煞車線; 確認固定座已鎖緊。 (工具:六角扳手、梅花扳手、和其它輔助工具。)

座桿確定座桿已鎖緊,座椅不會上下搖晃或左右轉動。 (工具:六角扳手、梅花扳手;務必要隨車攜帶備用座桿固定夾。)

變速系統確定沒有尾巴綻開或鏽蝕的鋼絲; 檢查極高、極低限制螺絲的調整是否恰當;

潤滑轉軸 從極 高檔逐一變到極低檔,然後反方向再一次,檢查檔位指示是否正確,

前、後變速器都要檢查。(工具:小螺絲起子、六角扳手。)

車輪與輪圈確定輪圈在幅條孔附近沒有出現裂痕;輪圈側邊沒有出現大 凹陷或凸出影響煞車性能。(工具:幅條扳手、活動扳手。)

主軸(五通管)檢查是否有可調零件鬆脫;轉動是否順暢。(工具:主軸固定環與調整環扳手;新式密封型主軸只需要一支扳手。)

四更換內胎和補胎技巧

在外面騎車多了,難免會遇到爆胎的麻煩事,為了不耽誤騎行活動的時間,大家通常都會蹲在一起七手八腳的幫忙換胎,但不是每次都會這麼的好運氣有朋友幫忙的,呵呵,所以一定要學會自己動手換胎和補胎。我們始終認為能否快速和正確的換好內胎,是保證正常騎行和享受長途樂趣的最根本要求。

關於外胎的撬取,不是每一條外胎都是很容易取下來的,關鍵是一個技巧問題,要是不注意,使用蠻力,恐怕不但外胎不好撬,搞不好內胎也會報效,到時候可就鬱悶大了,呵呵!

首先,確定內胎的氣要盡可能的放乾淨,沿著輪圈把外胎捏一遍,這樣外胎會變的鬆弛,將氣嘴的位置放在下面,在氣嘴的對面,用一隻手將外胎向外側掰開,放入一根撬胎棒,下壓撬胎棒,將外胎掰出來,用撬胎棒的鉤子勾住最近的一根鋼絲,再用另外一根撬胎棒撬進外胎,同樣向外敲開,取出第一根,取得時候要小心,不要把內胎劃破。依次將外胎全部撬完,取出內胎。將備胎,打一點氣,比較好裝,先把氣嘴裝好,再把內胎完全放入外胎中,下面開始上外胎。首先,從氣嘴開始,記住一定要從氣嘴開始,用手沿兩側同時裝入,裝到手無法裝入,下面,用撬胎棒,把撬胎棒反一個方向,將內胎撬入,小心不要把內胎撬破。檢查內胎是否安裝到位,最後把氣壓打足。(要注意的是,有些車架後叉比較窄,必須先裝好車輪才可以打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