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港人當小販,卻讓陸客走水貨,大埔淪最新水貨城

@ 2016-02-22

過往水貨客多集中上水,可是近日有網民在臉書上傳照片,並指近日經常見到大批水貨客在路邊拆箱,水貨問題有蔓延及越演越烈之勢。

相中可見大埔中心一帶有大量貨品在路邊準備集散,而大埔中心由於不近港鐵車站,故一直不算走水貨最熱門地點,當區有居民表示不知何故近日確實多了內地人出沒。

香港水貨客問題一般是指大量攜帶水貨過境的旅客──水貨客,從香港利用各種途徑運送貨物到中國大陸(尤其指通往深圳邊境),引致對香港各區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各種滋擾及社會問題。

於2012年至2013年,水貨客問題更引發了民間組織光復上水站抗議活動,促成香港政府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舉行聯合執法行動等等。

至2015年,水貨客問題延伸至屯門新市鎮,激發起光復屯門、捍衛沙田、光復元朗及遊覽完上水去屯門抗議活動。

2003年起,因為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及人民幣兌港幣匯率升值,吸引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來到香港消費,當中亦包括賺取差價盈利的大陸水貨客,以及香港本土水貨客。

目前大部份水貨客由水貨集團組織,採取「螞蟻搬家」、每次小量攜帶、多次出入境的方式帶貨,每轉可以賺取約100港元;他們通常都報稱貨物為少量及自用,如果關員無懷疑,即無須付出關稅。

水貨客當中包括有自由職業者、貨車司機、自由行遊客、跨境學生、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等。亦有貨主親自帶貨,兼賣水貨。貨品包括奶粉、益力多、iPhone、平板電腦、相機、手袋、香菸、龍蝦、年貨及豬肉等。

每日活躍在港深各口岸的水貨客達兩萬人,根據深圳海關,過境旅客當中被罰款的,大陸人佔4成,香港人佔6成。

每日一次往返者,95%是正常旅客,相反每日多次往返者中,多達95%是水貨客。

廣東省海防與打私辦認為,此反映正常旅客並無必要每日多次往返,正在研究限制一簽多行每日出入境次數的方案。

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則認為不應該取消一簽多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