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欲將朝鮮打成四戰之地 引中俄入泥潭
半島:戰爭的直前準備
受地緣與傳統因素影響,中俄與朝有密不可分的利益糾葛,也有必須盡到的大國與兄弟情益。所以,當朝推出核試與衛星昏招,給美在亞太地區增加駐軍提供神助攻時,甚至可以看作朝美聯手演的一出雙簧。有觀點認為,美國不會消滅金家政權,進而依託金氏王朝的存在,為圍堵中國製造理由。但參照烏克蘭、敘利亞、伊拉克現狀,換一個角度思考,採取空中打擊的方式,直接打擊朝鮮,摧毀其核武能力,再扶植反對勢力,將利比亞、敘利亞模式引入朝鮮,將朝徹底變成四戰之地,進而引爆種族問題、難民問題以及領土問題,將中俄引入動盪泥潭,為其武裝力量常期進駐提供藉口,是其鞏固對韓、對日關係,圍堵遏制中俄,維護亞太地區美國利益與全球戰略的最佳選擇。再結合美國當前所採取的一系列動作,有理由相信,西方勢力正在研究的決不是談判桌上的條件與原則,而是在規劃戰爭的協同動作,在考慮作戰的方式與手段,半島己進入了戰爭的直前準備階段。
根源:核心利益之爭。
半島局勢是否存在緩衝,談判能否取得關鍵性進展,關鍵在於朝鮮能否真的棄核、日韓能否容忍利刃高懸、美國能否放棄亞太利益,然而這些都是涉事各方的核心根本利益,均不存在讓步空間。
金氏家族的政權生存權利。從朝鮮角度看:伊拉克薩達姆、利比亞卡扎菲等勢力屍骨未寒,給金氏家族帶來的不僅有對自身前途命運的擔憂,還帶來了對擁核自保理念的堅持與迷信。薩達姆、卡扎菲的悽慘遭遇,使朝鮮感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不能讓其感到安全,國內民眾民生狀態不能讓其感到安全。正如金正恩所說:他願賭上祖國的命運和尊嚴發射衛星。此語準確的反映出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即核武是關係到前途命運的關鍵所在,這不是通過談判能夠解決的問題。
周邊國家的切身安全利益。從韓國角度看:如果說朝鮮前三次核試,是對韓國潛在威脅,那麼今年第四次「氫彈」試驗和「光明星四號」衛星發射,給韓國民眾帶來的則是現實的安全挑戰。「朝鮮並不想棄核」也「無意追求和平」,是韓總統朴謹惠2月16日的國會演講,代表著韓國對桌上的談判己徹底失去了希望和幻想。受此影響,韓國經濟上關閉了開城工業園區,率先展開了對朝經濟上的實質性制裁,武力上積極協調美國安裝「薩德」反導系統,並全力支持美增加亞太地區駐軍。同時,日本方面也積極動作,在支持美方兵臨城下的基礎上,提出要建設「三層」反導系統,也向美方提出引進「薩德」反導系統的需求,朝鮮周邊國家這些確保自身安全的「防衛」之舉,聯帶影響的卻是中俄在亞太地區的周邊安全環境。可以說,朝鮮的核試既為美國強勢介入亞太提供了藉口,同時又給日韓藉機武裝自身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機會。不僅需要美國,更需要中俄兩國儘快定下決心,並提前做好相關準備。
美在亞太地區整體戰略利益。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系美國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增強對亞太地區的控制,進而全面遏制中俄,使美在亞太地區始終保持武裝部隊的超強優勢,是確保對中對俄主動的戰略核心。且隨著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等仇視西方社會的國家,相繼進入當前這種美國認為理想並符合美國利益的狀態後,美國己騰出手來,把目光盯到了如何加強對中俄兩個傳統對手的封控上來。然而,就亞太地區當前狀況來講,朝核試無疑是美國增兵亞太,完成布控的神助攻。因此,當朝鮮核試與衛星發射成功後,美立即表現出積極協防韓日的決心。接連派出B-52戰略轟炸機、「北卡羅萊娜」核動力潛艇、F-22戰機、並將4千多名美國陸戰隊員派駐韓國。同時「斯坦尼斯號」航母也正在向朝鮮半島進發,加上原駐橫須賀美軍基地的「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半島地區己有兩個航母編隊。有理由相信,此舉絕不僅僅是為了演習和談判威懾需要,武力打擊意圖昭然若揭。
風險:誰為戰爭埋單
半島問題之所以久拖不決,關鍵在於戰與不戰的風險由誰承擔的問題。當前,朝核問題步步緊逼,美方如不能迅速有效遏制並打擊朝核能力,將面臨朝全面部署核彈、日韓脫離掌控以及中俄強勢介入等巨大的軍事、政治、外交風險。與之相比,對朝展開有限條件的打擊,可能帶來的區域性戰爭風險來講,相信美國更傾向於在後者。
一是朝全面部署核彈風險。朝核問題自從1965年「寧邊原子能研究所」開始,發展迄今,己相繼進行了四次核試驗。在反反覆復的談判與斡旋當中,朝鮮的核能力卻在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不斷向前發展。多年來,被朝挑釁漸生「麻木」的神經,反覆被撕毀的協議,擊穿的不僅僅是美日韓及周邊國家設定的談判底線,帶來更多的是現實核威脅。時至今日,當金正恩一路狂奔,將核武與衛星,作為籌碼置於桌面,涉事各方也的確是時候找出根本解決方法,並拿出勇氣付諸行動。誠然,現在對朝實施打擊,極有可能遭致朝核報復的可能。但就目前朝核能力來講,其明顯缺乏持續打擊和遠距離精確打擊的能力,即其打擊對象極有可能局限於韓日兩國。這對美國來講,完全屬於可以承受的作戰風險。而如果繼續放任自流,相信不出5年,朝鮮半島的核打擊能力就會輻射到美國本土,加上朝鮮領導人的一貫作風,必將導致美在喪失對朝鮮半島乃至亞太地區控制權的同時,還要時刻防範來自半島的核威脅。
二是日韓脫離掌控的風險。眾所周知,日韓是美在亞太地區戰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迅速消除朝核打擊能力,為其盟友提供安全防護,韓日極有可能借勢擁核。據韓最新的民調顯示,有67.7%的韓國民眾支持並希望韓國擁有自己的核武器,日本也於今年2月趁機重啟「高濱核電站4號機組」,借勢擁核意圖明顯。可以預見,如果任由朝鮮核問題持續發酵下去,帶來的必將是日韓兩國相繼進入核國家,進而引發亞太地區的核軍備競賽。而如果日韓一旦擁有核武器,那麼美對日韓的控制能力必將嚴重受損,特別是對於始終不承認二戰歷史的日本,如果一旦擁有核武器,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鑒此,美國需要朝鮮給其提供增兵藉口,但前提條件是美國必須能夠控制並左右局面。其增兵結束後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勢必是盡最大可能削弱、遏制或摧毀朝鮮的核能力,並迅速將伊拉克、利比亞或敘利亞的模式引入朝鮮。採取的手段極有可能是通過局部戰爭引發難民問題、民族問題和領土問題,在為其武裝介入繼續提供條件和藉口的同時,通過利用半島的局部衝突,達到影響和遏制中俄的整體戰略目的。
三是中俄強勢介入的風險。長期以來,中俄雙方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不可低估。特別是俄羅斯,雖然目前在軍事上牽涉於敘利亞,經濟上受制於油價波動,但兩者均對俄影響不大。特別是美國所關注的核問題,朝核能力的進步與前蘇聯的援助密不可分。如果說能把朝鮮拉到談判桌上的國家可能是中國,那麼唯一可能讓朝鮮在核問題上稍做讓步的國家絕對是俄羅斯。因此,美國必須抓緊目前這一國際輿論普遍譴責的有利時機,把半島拖入他們所計劃的局勢和節奏。否則,一旦中俄在政治外交上強勢介入,失去這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不僅起不到全面制裁朝鮮、遏制打擊朝鮮核能力的目的,而且會讓朝鮮單方面坐大,使日韓對美防護失去信心。韓就「薩德」飛彈問題反覆訪中,一方面是到中方斡旋,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有敦促美國早定決心的含蓄警告。即:如美不能妥善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韓也極有可能轉求中國的幫助。
綜上所述,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對美來講「控則得利,亂則得勢」,且戰爭風險均由盟友和傳統對手承擔,很難相信美國方面不會加以深入思考。
契機:衝擊發起時機
半島戰爭涉及美中俄韓朝日等多方勢力,戰爭發起的時機、打擊的效果、作戰行動的樣式,稍有不慎極易使衝突無限升級擴大,而由美國親自參戰的大國之間的世界級戰爭明顯不符合美國當前的國家利益。因此,在充分進行戰爭準備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必須對作戰時機與樣式進行充分論證與思考,爭取能夠在戰爭發起的第一時間,取得一錘定音的作戰效果。這既是西方勢力所需考慮的問題,也是中俄必須重點關注和防範的關鍵環節。
一是情報信息取得突破性進展。朝鮮政府的現行體制決定了「斬首行動」是摧毀朝鮮政府,瓦解朝鮮軍方抵抗情緒最直接有效的作戰手段。縱觀金正恩所作所為,不難預計當金正恩因遭受遠程打擊,失去對軍隊的控制權,朝鮮政府極易陷入分裂內耗的割據局面,是美國最期盼能夠達成的作戰目的。美方也開始進行了這方面的準備,如把F-22調入朝鮮半島,讓美海軍陸戰隊進駐韓國。而「暫首行動」需要準確的情報信息做依託,必須準確掌握朝核武器儲備基地和研製地點。而且由於「斬首行動」的特殊性,要求必須一擊必中,在作戰發起的第一階段就能夠使朝鮮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並喪失核反擊能力。雖然目前美國的打擊手段和兵力均己部署到位,但相信美國在朝豐溪里核試驗基地的飛彈儲備資料的收集上,仍不足以支撐其「斬首行動」所需。未來一個階段,一旦情報信息的收集取得突破性進展,相信「斬首行動」,配合支持反對派武裝將是美軍對朝動武的第一選擇。
二是全面制裁取得階段性成果。由於朝鮮的封閉政策,加上傳統友好國家的支持,國際制裁對朝所產生的影響較小。自2010年「天安艦」事件以來,國際社會對朝的經濟制裁,始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但這次「開城工業園區」的封閉,以及美航母編隊的進駐,將勢必使對朝的經濟制裁由「寬鬆」走向「緊縮」。而全面制裁如果步入實際,將使朝國內正開展的「6.28」農場分組改革,因缺乏國際糧食的支持與援助,很難繼續推行;新實施的「工礦企業自主經營」改革,也會因為礦石的全面限制出口而趨於停滯,加之目前朝普通民眾生產生活保障水平較低。極有可能引發朝國內的社會動盪和難民問題,再給西方勢力創造介入藉口。如果國際制裁真能取得實際效果,相信美國會採取對待伊拉克的方式,先進行中短期的外部封鎖制裁,激化朝國內矛盾,在朝社會不滿情緒加劇,反對派勢力普遍得到民眾認可時,採取扶植反對勢力,劃定禁飛區域的方式,慢刀割肉瓦解金氏政權。
三是待新任美國總統簽署命令。當前美國內的總統更迭也是必須考慮到的一個因素,大小布希和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打了兩次海灣戰爭、一次阿富汗戰爭;現任總統擊斃了「本.拉登」,除掉了利比亞卡扎菲,毀掉了敘利亞,拉攏了烏克蘭。可以說歷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均是「戰功赫赫」,今年是歐巴馬執政的最後一年,面臨著總統更迭。新任總統上台後,中東的局勢己完全符合美國目前的戰略需求,烏克蘭、阿富汗的模式己步入美國人的節奏,那麼接下來朝鮮半島,必將會是新任美國總統的最好戰場。綜觀近二十年美國歷任總統的輝煌戰績,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前的美亞太地區兵力部署、情報收集以及經濟制裁極有可能仍有一定時期的蓄勢與籌備,留待新任美國總統一錘定音,在朝鮮半島上「再立新功」。(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