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維修之內胎修補及外胎處理方式

@ 2016-02-22

分享幾個修補內胎的方法,除此還對外胎的處理方式也進行探討。

1、修補內胎

現代的內胎多由丁基合成橡膠所製,外觀呈黑色。乳膠內胎重量較輕,外觀傾向乳脂色。乳膠的分子結構較不緊密,容易漏氣,每次騎乘之前均要檢查胎壓。兩種材質的內胎都可藉由貼補方式修復。

用全新的內胎替換遭刺穿的內胎是最安全也最可靠的做法。在某些條件下,貼補內胎的小洞亦不失安全性。但是刺穿洞若頗大,或許無法修復。如有任何疑惑,更換新品為宜。

2、免上膠內胎用補胎片

Park Tool GP-2免上膠內胎用補胎片已在製作過程預塗黏著劑,使用時無需上膠。補胎片依靠內胎的壓力緊貼外胎,封補破孔。相對於外胎而言,如果內胎尺寸太小,補胎片會過度拉伸,無法有效貼附。使用免上膠內胎用補胎片,務必再三確認內外胎尺寸相互搭配。

使用Park GP-2免上膠內胎用補胎片的程序

a、在尋找破孔的過程,畫下記號。用高號數的紗布或砂紙將破孔邊緣略微磨粗,進行清晰。磨得太深或太用力,造成橡膠表面出現溝槽,反而令補胎片失效。

b、若可能,用乾布和酒精去除橡膠表面的油脂,靜置乾燥。

c、撕去背膠的蠟紙。盡量捏住補胎片的邊緣。

d、將背膠對正破孔的中心,貼上內胎。

e、大力按壓補胎片。讓補胎片和內胎在拇指與食指之間來回滾動。

f、裝回內胎。未將內胎塞回裝妥於輪框的外胎之前,切勿單獨對內胎充氣測試。此舉會令內胎過度膨脹,導致補胎片失效。

3、硫化橡膠補胎片

使用硫化橡膠補胎片之前,需在內胎表面薄塗一層硫化液體。補胎片與硫化液反應之後,將附著與內胎表面。由於內胎的化合物成分不盡相同,貼補成功率也互有高低。

使用硫化橡膠補胎片的程序:

a、在尋找破孔的過程,畫下記號。

b、用高號數的砂布或砂紙將破孔邊緣略微磨粗。磨得區域要大於補胎片的尺寸。

c、若可能,用乾布和酒精去除橡膠表面的油脂,靜置乾燥。

d、取出補胎片,開啟硫化液的瓶蓋。硫化液的塗抹範圍必須比補胎片的覆蓋面積還大。以乾淨的手指或補胎片的背紙,均勻塗抹一層稀薄的硫化液在破孔周圍。不要過量,會變成黏糊狀。

e、靜置數分鐘,等待硫化液呈半固態。用手指輕觸塗抹的周邊,檢查固化程度,不要摸到補胎片的覆蓋範圍。

f、將補胎片從背紙剝下。保留透明塑膠紙。捏住貼片的邊緣。

g、將補胎片中心對正破孔,貼上內胎。

h、大力按壓,令其密封,尤其是補胎片的邊緣。最好持續按壓數分鐘。

i、檢查補胎片的邊緣。邊緣應服帖且粘牢與內胎。

j、內胎已可裝回。不要撕去透明塑膠紙,因為剛粘好的補胎片可能因此而剝離。

3、內胎修補劑

內胎可以預注液體補胎劑。數家廠商提供此類產品,而這種產品只能填補小型的內胎破孔。使用此類產品,先將內胎以正常方式裝入輪組。美式嘴請以工具移除閥門芯。法式嘴只有少數品牌的閥門芯能夠取出。將閥門芯轉到3點鐘或9點鐘的方位,令氣嘴呈水平狀態。依產品製造商的指示將補胎劑注入內胎。裝回閥門芯,充氣,氣嘴保持水平。旋轉輪組令補胎劑擴散。無論是充氣或放氣,氣嘴都應保持水平。

補胎劑有副作用,會令補胎片幾乎無法使用,因為乳膠溶劑讓補胎片黏著劑失效,閥門芯亦可能因乳膠固化而阻塞。補胎劑甚至會阻塞打氣筒的頭,充氣時,氣嘴要保持水平狀態。

4、外胎防刺墊

防刺墊是特製的條狀物,材質柔軟而強韌,墊在外胎本體的內側。防刺墊夾在內外胎之間,能避免尖刺、玻璃或其他銳利的異物搓破內胎。防刺墊要裝在內胎正中央。可是,防刺墊無法避免夾破,亦無法阻止銳利的異物從胎壁刺入。

5、用外胎修補片臨時維修

如果外胎已經撕裂,胎衣受損,可能無法固定內胎。在某些情況,可以用park tool TB-2緊急外胎修補片進行臨時維修。貼了修補片的外胎不可視為永久性維修,應儘速更換新品。

先找出外胎撕裂處,比較裂痕與修補片的大小。修補片必須完全覆蓋裂痕才能生效。清潔裂痕周圍的外胎內側,將修補片裁剪到適合的尺寸。調整修補片,邊緣不可覆蓋或超出胎唇。將修補片對正裂痕,貼於外胎胎衣的內側。使用其他材料或許能改變臨時修補片的效果,盡量挑選強韌抗撕裂的材質。筆記本紙張或是貨幣紙鈔不是可接受的替代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