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母艦這一畝三分地,冷戰結束後的20年里,美國一直獨霸著天下,別國除了法、俄各有一艘中型航母,都不夠看的。
然而,近5年來情況有了變化。英國開建了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重型航母,中國航母更是異軍突起。而昔日超級大國的繼承者俄羅斯,也不甘寂寞,要摘取超級航母這一海上王者的桂冠。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1月14日報道,俄聯合造船集團總裁拉赫曼諾夫表示,俄最快將於2019年獲得建造航母能力。俄新航母將是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載機達90-100架,鋒芒直指美國即將服役的福特級。
錢報軍情版邀請張明和劉曉非兩位知名軍情觀察員,來解讀俄羅斯超級航母之夢。在他們看來,中國比俄羅斯發展航母的各方面支持更足,後勁也更強。
俄羅斯要建新航母
10萬噸級樣樣頂配
事實上,俄羅斯的航母雄心從去年就表露出來了。去年3月2日塔斯社報道,俄海軍總司令奇爾科夫宣布俄羅斯正在建造一艘新航母,並透露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已在著手設計。
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是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資格艦艇設計研發機構,主導或參與了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等著名戰艦的研發。在最近ARMY-2015武器展上,克雷洛夫展示了其最新的23000E「暴風」航母方案模型。
「暴風」航母的紙面數字非常強大——10萬噸級,最高航速28節,艦載機最多搭載100架,包括T-50艦載版、米格-29K戰機,卡-27、卡-52直升機和鰩魚無人機等,簡直可以與美國福特號一比高下了。
《國家利益》的文章稱,俄最早將於2025年開建航母,建成需要約10年。俄已開始搞電磁彈射技術,該系統原型正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機場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所進行測試。
奇爾科夫坦言,新航母的作戰使命是保障戰略飛彈潛艇,而不像美軍那樣用來控制海洋。這與蘇聯時代對其航母的定位是一致的。
連給印度改條舊航母都磕磕絆絆
理想距現實太遙遠
對於俄建造10萬噸航母的消息,劉曉非開門見山地表示「難以置信」。這位當年國內航母潛艇大辯論中航母派的主將解釋說,蘇聯唯一能造航母的,是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以前的基輔級航母、俄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航母,都是在那建造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失去了航母建造能力。新航母很可能將在以「核潛艇搖籃」聞名於世的北德文斯克北方造船廠建造,這是俄近期唯一有處理航母經驗的船廠,它曾將「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為印度海軍改造成「維克拉馬蒂亞」號。但由於沒有航母建造的經驗,優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又大量流失,該廠在改建中磕磕絆絆出盡了狀況,工期一拖再拖,費用一漲再漲。以這樣的能力,去硬啃難度高N倍的超級航母,這事太不靠譜了。
「其實,俄羅斯現在建造22350這樣的護衛艦都困難重重,巡洋艦和驅逐艦隊都日益老舊難以更新。」張明說,「俄羅斯現在GDP和中國的廣東省差不多,這樣的國力很難維持大型水面艦隊,尤其是現在海軍的重點放在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幾乎很難再有資源去搞超級航母。」
張明認為,俄羅斯現階段的現實選擇,還是以中輕型水面艦艇為主,在驅逐艦護衛艦上布署巡航飛彈,以保證對歐洲的打擊能力。
俄海軍醉翁之意不在酒
除了搶軍費外另有一層深意
「從俄羅斯海軍的軍種發展角度看,只有宏偉的計劃才可能要到更多錢。尤其是當前俄經濟受國際油價長期走低打擊而萎靡不振,軍費捉襟見肘,而空軍提出了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海軍當然急啊!所以祭出航母這個『吞金巨獸』也在情理之中。」劉曉非分析道。
「暴風」航母這麼個大而全的項目,假如真的實施,在技術層面對俄軍工產業的帶動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比如發展五代機T-50的艦載版,是可行的。」劉曉非說,T-50本來就被戲稱為「拍扁的蘇-27」,與蘇-27非常相似。蘇-27可以發展成艦載機蘇-33,那麼T-50上艦也未嘗不可。
而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蘇聯在解體前已經在研製類似美軍E-2的雅克-44,後來被劇變所打斷,卻也是有基礎的。如果因此次契機,以俄羅斯的技術底蘊,重新搞出來完全可能。
1980年代美國宏大的星球大戰計劃最終沒成,但是為此預研的各種技術,為21世紀美國反導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明認為,研發預警機、電磁彈射以及核動力等先進工程技術,或許沒有「暴風」航母可上,但有可能讓現役航母脫胎換骨,甚至可能惠及未來整個俄海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