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光輝!大明海軍究竟有多強

@ 2017-04-11

近日,美國媒體盤點了史上最強大的五支海軍,其中15世紀的明朝海軍位列其中。美媒稱,當時中國海軍的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領先歐洲達1000年。明代海軍以鄭和艦隊為頂峰,本期《兵勢》我們就透過鄭和艦隊來管窺六百年前的大明海軍。

談大明海軍,不得不先談談明朝三百年基業的創始人朱元璋。朱一生勁敵無數,唯陳友諒為最大對手。而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最關鍵一戰就是水戰,即鄱陽湖之戰。此戰明軍以20萬擊敗陳軍60萬,大勝之,遂奠定朱元璋統一中國的基礎。

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繳獲大批陳軍巨艦,進而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師部隊。明建國後在沿海各衛均設置水師,到明成祖時,明軍竟擁有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加上其餘輔助船隻,艦船總數達3800餘艘。

1405年,為廣宣國威于海外,也可能是到海外搜尋建文帝下落,明成祖派出了當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艦隊下西洋。當時的西洋也就是今天東南亞及印度洋沿岸地區,艦隊的總指揮是三寶太監——鄭和。

鄭和艦隊首次出航即以龐大的規模為人所側目,計遠洋海船200餘艘,其中「寶船」62艘,官員、士兵等隨行人員達27800餘人。「寶船」為鄭和艦隊和核心艦隻,以大而著稱,最大的「寶船」有151米長,61米寬,可容納上千人。

除「寶船」外,鄭和艦隊的輔助艦隻還包括馬船、糧船、水船。值得一提的是艦隊中大量編制了專門用於作戰的戰船,總數達上百艘,實際上鄭和艦隊95%以上的人員均為士兵,馬船中運輸的馬即為這些士兵的戰馬。

藉助於唐宋以來中國造船技術的發展,鄭和艦隊的船隻體型大、配置先進,極為適合遠洋航行。與此對比歐洲人當時的艦船簡直不值一提,甚至半個多世紀後哥倫布船隊加起來都沒有鄭和艦隊一艘寶船的容量大。

前面提到鄭和艦隊95%以上的人員為軍人,這些部隊從規模上相當於明軍當時5個衛(約5000人)的兵力。從構成來看這兩萬多人可分為水師、陸戰部隊和依仗警衛部隊,其中陸戰部隊的兵力有一萬餘人。

鄭和艦隊出航西洋並非主動尋釁發展殖民地,為何要帶這麼多的軍隊呢?道理很簡單,航路不順,個別國家和勢力從中作梗。當時東南亞一代海盜橫行,印度洋上有的國家覬覦天朝財富,圖謀不軌,沒有軍隊護航怎麼能行?

當時由於明朝海禁,很多沿海民眾流亡東南亞淪為海盜,其中以陳祖義為首的海盜集團最為著名。陳祖義手下海盜最多時達萬人,擁戰船上百艘,朱元璋曾懸賞50萬兩白銀要其人頭,朱棣時期懸賞達到了750萬兩(明政府年收入不過千萬兩)。

為了打敗遠途而來的鄭和艦隊,陳祖義先詐降後偷襲,不料鄭和早有防備,兩萬多精銳水師將陳祖義船隊團團圍住,經過一番激戰,陳祖義部眾5000餘人被擒殺,其人也被俘獲,後來被押至北京當著各國使節的面處死。

如果說陳祖義是雜牌軍的話,那麼錫蘭山國王列苦奈爾的五萬精銳就是實打實的正規軍了。這位國王覬覦鄭和船隊財富竟想劫船。沒想到五萬大軍圍攻船隊未果,鄭和卻率2000精銳殺入了其王城,於是國王被俘,解送京師了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鄭和艦隊在當時的海上扮演著國際警察的角色,時不時會調停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給你講道理,立規範。可也有人不願意聽你的,甚至還舉並來攻,比如那位蘇干剌,當然帝國軍隊順手就擺平了,此人也被生氣的朱棣午門問斬。

鄭和艦隊先後七下西洋,其中三次動武,三戰三捷,很好地維持了當地的秩序,宣揚了大明國威。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規模的下西洋活動被禁止,中國人走向海洋的大門也逐漸關閉,此後很長時間裡,明海防廢弛,水師不振。

十六世紀中期,由於明朝海防薄弱,倭寇大量入侵。為了御倭,明朝海軍得以復興。當時抗倭將領俞大猷總結海戰經驗稱「海上之戰無他術,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多船勝寡船,多銃勝寡銃而已。」簡言之就是四個字:大炮巨艦。

明海軍此時的主力戰艦是大型的福船,福船船體高大,防護性好,攻擊力強,在海戰中既可以用撞角犁沉敵船,又可以用火炮攻擊敵人,因此成為明朝嘉靖以後(16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海軍的主要戰船。

此外,明海軍還大量裝備有海滄船、蒼山船。明戰船設計巧妙,如有一型船類似於朝鮮龜船,但船外並非尖刺,而是翻板,一旦敵人以為船表堅硬跳幫接舷,翻板則將其翻下以刀槍戳死。還有諸如火船,乘風而攻往往使對方火燒連營慘不忍睹。

值得注意的是明海軍大量使用火器作戰。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以上的戰鬥人員都使用火器,而到了萬曆年間,比例達到了70%,有的則達到了80%。海戰往往遠距離以巨炮、中距離以小銃、近距離則衝撞擊沉。

此外明朝海軍還有一些秘密武器,如「火龍出水」和「水底龍王炮」。前者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作戰距離達數公里,當飛向敵艦時從龍嘴發射火箭來進行攻擊;後者則類似於今日的水雷。兩件武器堪稱今日反艦飛彈和水雷的鼻祖。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的技術和先進的海戰認識水平,在明朝末年,帝國即將傾覆之際,明朝海軍的勝率卻極高,史載有十戰九勝之稱。萬曆年間,明朝援朝海軍在露梁海上殲滅日軍一萬餘人就是例證之一。

當時,西方殖民者已經滲透到東亞地區,在與西班牙、荷蘭海軍的作戰中明朝海軍往往也是戰之必勝。如著名的料羅灣海戰,荷蘭海軍參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海戰發生那年距離大明朝滅亡僅僅只有11年的時間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滅亡,但南方的明朝海軍卻還沒有燃盡最後一滴燈油。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2.5萬水師收復荷蘭人占領的台灣,續寫了明朝海軍最後的輝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