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多少人在買買買和斷舍離之間糾葛,又有多少人已經在分享「悲慘」的剁手段子。麻麻們,別以為擁有高能的雙11拼貨心機,你就能任性地一擲千金,小編知道今天你不一定聽得進去,但別把花錢不當回事,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才會窮」,順便給孩子做個榜樣,學會「花錢」咱可要從娃娃抓起。
攢錢和花錢,一個叫進,一個叫出,進是增加,出是減少,所以,傳統教育只教孩子如何掙錢和攢錢,讓錢進來,而從不教孩子如何花錢,讓錢出去再進來。
眼睛喜歡盯著增加的錢,而害怕減少的錢。
老百姓常說「花冤枉錢」,啥叫冤枉錢呢?就是花了不該花的錢,花錯了。花錢也有學問,花錢的學問從哪兒來?從生活中來。
在調查中,我發現80%的父母喜歡抱怨孩子亂花錢,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但很少聽到父母追問孩子錯在哪兒,或反省自己缺少財富教育。所以,抱怨孩子的聲音永不消失,而亂花錢的現象卻越演越烈。
有一位年輕母親跟我講述了她如何教女兒學會花錢的故事:
我女兒剛上小學三年級,每個月的零花錢經常超過500元,是我工資的六分之一。為了讓女兒學會節儉,我們費了很多口舌,但每次女兒一伸手,又總是不忍心拒絕。
「媽媽,我同桌張小偉的鉛筆盒是韓國的,特別漂亮,我想買一個!」
「我們學校門口有賣冰激凌和小吃的,給我5塊錢,我要買著吃。」
「給我10塊錢,我也要買和李明明一樣的卡通原子筆等用品。」
女兒像個無底洞,天天喊著要錢,而且花樣翻新,我和丈夫跟她講要勤儉,要節約,不要亂花錢,她每次都回答「yes,madam」,結果又毫無改觀。
後來,我和丈夫讀了一些理財方面的書,發現在英、美國家,理財教育從3歲就已經開始;讓孩子從小就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並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和技能。
我們一直被動地要求孩子節儉,幾乎沒有效果,在這個消費的時代,不如大大方方地教育孩子如何合理用錢,通過花錢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我們想出一套化零為整的教孩子花錢方案,並跟女兒約定:每月給她零用錢100元,買學習用品和零食。剩下的可以攢起來由自己支配。但花錢記帳,不能透支。
兩周之後,女兒很難過地告訴我:「媽媽,我的100元錢都花完了!」
「給媽媽看看你的理財本,幫你分析一下消費是否合理。」
女兒拿出「理財本」:冰激凌5元,小魔棒麵包5元,巧克力豆3元,QQ糖3元,烤腸3元……全是零食。
「你的帳記得真好,這麼快,你吃了100元。咱們有協議,後半個月你可就沒錢花了,下個月如果用錢買學習用品,或做學習投資,爸媽會額外支持你。」
第二個月,女兒主動交出了記帳本:「媽媽請檢查。」英語臨摹本2元,數學練習本1元,自動鉛筆1元5角……總計:18.5元,剩餘:81.5元。
「媽媽,你幫我把剩餘的錢存起來,等我攢多了錢,可以買一個文曲星學英語。」
有了目標後,女兒不再亂花錢了。半年後,她攢了400多元錢。還說要自己攢錢上大學。
給孩子錢,讓孩子在花錢中學會理財。現在獨生子女手裡的零花錢越來越多,亂花錢成了很多孩子的弊病,也讓家長頭疼。但造成孩子亂花錢的現狀不同,根治亂花錢的方法也就不同。
由於父母對培養孩子理財有兩個誤區:一種是害怕跟孩子談錢,不讓孩子參與消費,什麼都由父母包辦;另一種是很放任,沒有計劃,孩子要多少給多少,缺乏對孩子的監管。這兩種做法是製造孩子不會理財亂花錢的直接根源。
管理孩子亂花錢不是小事,孩子會不會管錢,直接和孩子會不會管理慾望、情緒、時間、知識相關聯。花錢混亂必然導致思維和情緒的混亂。所以,管理孩子亂花錢是財商啟蒙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