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在狗狗眼中,人類的動作都是慢放的電影

@ 2017-04-15

科學證實,在狗狗眼中,人類的動作都是慢放的電影

本條新聞最早見於14年的每日郵報,而近來的一些研究證實了這點(什麼?為什麼隔了這麼久?科學家的事怎麼說的好!)

通過多種動物取樣研究,科學家發現動物的體重、體型和代謝速率決定了對移動物體或人類的感覺。

這項實驗的涵蓋面很廣,雖然最初的主體是咱們自家的狗狗貓咪,但最終實驗涵蓋面擴大到了鳥類、魚類、爬行類,簡單的說,就是脊椎動物。(本小編已經進化脫離此類,如今是頸椎病動物)

實驗的依據是任何閃光針對任何生物只要頻率足夠快,生物即會將之視作一道連續的光束。通過觀察它們的腦部活動,可以監測出生物對連續閃光的最高感應頻率(各位不要在家測試自己,這很容易誘發癲癇)

(傳說中的眼神有殺氣)

首先,能夠看到更高速閃光的生物,在躲避天敵和捕獵上更具有實力。(網上搜一下視頻告訴小編,不是只有小編看不清李小龍出拳)

當然不是說感光頻率更高的生物就站在食物鏈頂端了,遇到貝爾一樣得完蛋,大腦再發達也禁不住他的口味。

與此同時,科學家公布的實驗結果表明,體型越小的動物的感光頻率越高,即對老鼠來說可能是一閃一閃的信號燈,但對大象來說已經是龜派氣功了。

在實驗結果中,狗狗的感光頻率比人類高了25%,由於這種能力基於大腦和神經的雙重作用,結論是在狗狗眼中,人類的世界始終是處於慢放狀態的。

怪不得我家金毛總是覺得我很可憐需要抱抱,是因為他想安慰我。

怪不得我家二哈總是四處折騰,是因為他想逗我開心。

怪不得我家鬥牛總是趴在我身邊一動不動,是因為……他懶。

所以他們的內心活動是不是這樣的?

或者乾脆是這樣

(不少還在青銅掙扎的網友抄起拖鞋走向了二哈……)

但我想說的是,儘管在它們眼中,我們都像慢放的電影一樣行動,但它們還是心甘情願的撿回扔出去的網球,挨打挨罵,忍受著一整天的孤單只為了你回家的那個瞬間。請善待。

《專撰寫好文章,請分享出去》

爆料公社 FB社團:

(歡迎加入)

爆料/靠北/娛樂 最新資訊 FB粉絲頁:

(歡迎點讚跟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