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髮少?發質又細又黃?枕禿?用生薑不管用、吃黑芝麻不好使?多剃幾次就好了?
百變KIMI
要說缺營養,那不至於。這孕期「大榛子、大核桃」的沒少找補,孩子添了輔食後,這水果、蔬菜、魚肉蛋的也天天換著花樣,怎麼頭髮還是不好?男寶寶多剃剃也罷了,女寶寶不能總剃大光頭吧。
不是光線的問題,霍思燕也承認「嗯哼頭髮黃隨我「
孫儷說:「每天吃一勺芝麻核桃粉,小花和等等頭髮都好」
老人常說:「頭髮不好,就要剃光頭,剃的越早,長的越好,剪得越勤,長的越快。」
可真是如此嗎?
出了月子就開始給寶寶留光頭,沒多久這稚嫩的頭皮因為得不到胎毛的保護,長期和床褥摩擦,頭髮非但沒好,反而有了明顯的「枕禿」。
醫生說:「孩子的各項指標只要正常,狀態和氣色看著不錯,一般過了2歲以後,都會漸漸長好。這頭髮發育就和身高體重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
看看我們的小奧莉,頭髮沒剃光長的也很快嘛!
「剃掉的頭髮是頭皮外的頭髮,頭髮的長勢或者質量取決於頭皮下的髮根。」
其實,媽媽們也要在護理中避免一些誤區,掌握一定技巧,這對寶寶找回「美麗的自信」很有幫助:
誤區一:寶寶頭脂又厚又髒,不是直接剃光頭,就得用手摳
正確做法:塗抹花生油、香油、橄欖油或者菜油,哪怕用「撫觸油」都可以,用油脂溶解頭脂,等待它慢慢脫落。出滿月的小寶寶沒必要剃光頭,實在信奉老傳統,把頭髮剪短一點即可,千萬別刮傷頭皮。
甜馨內心戲:「不要難為我了,爸爸!」
誤區二:寶寶洗頭,只需清水即可
正確做法:純植物、溫和無刺激、容易起泡沫的嬰幼兒專用洗髮液,有必要一周給孩子用一次。附著在頭皮上的細軟皮屑和分泌物,不是清水就能解決的。
王詩齡說:「艾瑪! 這次真的太享瘦了,不對,是太享受了。」
誤區三: 大人梳子一樣可以給寶寶用
正確做法:一定要給寶寶準備專用的、有彈性且柔軟的小梳子。齒尖切忌鋒利,最好有塑料或橡膠包裹的材質最好。每天都可以給寶寶按摩一下,刺激一下血液循環。
誤區四:喜歡給寶寶左右分「頭路」,甚至梳成「大背頭」
正確做法:一定要順著頭髮自然生長方向,動作要輕柔。如果非要「偏分」,也要最好每隔幾天換一個部位,不然被分開的「縫隙」很容易越梳越大。
誤區五:給寶寶「戴假髮」或者「燙卷髮」
正確做法:自然就好。特別反對「燙髮行為」,用低溫檔給發質不好的寶寶吹頭髮,都會有損髮絲,何況各種化學製劑。如果實在想美,就偶爾使用一下「物理卷髮棒」。
誤區六:給寶寶用超細、超緊的橡皮筋梳頭髮
正確做法:頭髮少的孩子,在沒有達到一定量時,儘量不要扎小辮,因為過力且頻繁的拉扯不是「揠苗助長」,就是容易使頭髮變得更細。
誤區七:經常給寶寶戴帽子,或者過於讓頭皮暴露在陽光下
正確做法:讓頭髮接受適當的陽光照射和呼吸點新鮮的空氣。暴曬天,選用遮陽帽,但平時做好保暖即可,不必經常戴帽子。
諾一:「我的老爸還是很靠譜的!」
誤區八:往寶寶頭皮上擦薑片,刺激血液循環
正確做法: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緒才是寶寶「血液循環」的藥方,「生薑的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不但不能治療脫髮,反而會抑制毛髮生長。」多位皮膚科專家發聲,「用生薑助生髮」目前根本沒有嚴謹的科學實驗依據。
很多人都說頭髮不好,與腎有關,沒事多補補黑色的食物,或許能有更好的幫助。但是做了如上的方法,您還是不放心,最好諮詢下兒科醫生,千萬不要想當然地給孩子大補特補、甚至用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