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你家孩子長成這樣?
還是這樣?
相信每個家長都會選擇前者。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長大後擁有挺拔的身姿呢?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孩子的不良姿勢外,自己也要注意帶孩子的方式是否恰當。《醫知袋鼠》本期育兒播報為您盤點:那些影響孩子骨骼發育的錯誤姿勢,該改改!
大人的原因之「抱不離手」
從寶寶小的時候,父母就要為他把好「骨骼發育」這道關。就像抱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如果抱姿不當,則可能對寶寶的脊柱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夏女士給寶寶做體檢時被醫生告知:孩子脊柱發育不好。原來,夏女士家的寶寶已經5個月了,很粘人,一定要抱著才肯睡。夏女士一家只好輪番抱著他哄著他,等孩子睡熟了再放上床。
想必許多媽媽都有同感:抱著寶寶入睡也是迫不得已啊,因為一把寶寶放上床,他就哭鬧不休。還有的家長習慣抱著寶寶逛街、吃飯、睡覺等等,像這樣長時間「抱不離手」,並用不正確的姿勢去抱寶寶,就有可能導致孩子脊柱非正常彎曲。
要知道,人的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一直要到七歲左右才會徹底固定下來。在這之前,脊柱若長期處於彎曲狀態,得不到及時糾正,寶寶長大後很可能就會有脊柱側彎、駝背等現象。
此外,抱著寶寶睡覺,不僅會使寶寶睡得不深,身體不能舒展,影響睡眠質量,也不利於寶寶呼吸換氣,影響健康。所以最好能讓寶寶在吃飽之後,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若不能放下,得掌握正確的抱姿。
大人的原因之牽拉不當致手臂脫臼
你知道嗎?醫院每個月都會接診數例橈骨頭半脫位(肘脫環)的患兒,大多數是家長給孩子穿脫衣時,姿勢不當或用力牽拉導致的。
謝女士準備帶兒子去奶奶家玩,剛剛睡醒的兒子賴在床上不想起來,非要媽媽給穿衣服。「我給他穿衣服時輕輕拉了一下他的左手,感覺也不是很用力啊。」謝女士說,穿好衣服後,兒子突然大哭起來,左手臂貼著身子不敢動彈,一碰他的手臂就哭鬧得更厲害,謝女士意識到兒子脫臼了,於是馬上帶著兒子到醫院就診。
「這已經不是寶寶第一次左手臂肘關節脫臼了。」謝女士說,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奶奶牽著他練習走路,結果重心不穩,然然差點摔倒,後來就發生了脫臼的現象。經過醫生復位治療後兒子才停止哭鬧,手臂恢復活動。
袋鼠小編提醒廣大家長,4歲以下的寶寶橈骨頭上端尚未發育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穩定性和保護性都比較差。
另外,寶寶大運動能力也還沒有發育完全,當爸爸媽媽牽拉不當、寶寶受到較強外力時,都容易造成關節脫臼。因此家長平時不要只拉著小孩的一隻手,有什麼危險可以採用用手環抱住小孩腰部的姿勢,或是平時用手輕輕地拉著他的上臂走。
(還有哪些情況易引起小兒脫臼?請點擊查看:《這幾種小動作易致脫臼 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
孩子的原因之坐姿
常言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然而孩子們才不管那麼多呢,他們的各種姿勢總是怎麼舒服怎麼擺。
近日,網上一名媽媽(六月)在臉書上PO出1歲兒子「小Star」的萌照,腳呈W型坐姿惹議,被不少媽媽網友提醒要「坐好坐滿」,否則會讓兒子腳變形。
為此,六月解釋關於的那張跪坐照,只是兒子學走路,不小心跌坐下來,坐在地上傻笑,讓她覺得很可愛才拍下來,豈料就讓她成了一個粗心的媽媽了~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孩子在地上玩耍時,是這樣坐著的。
但你知道嗎?持續的「W」坐姿,會讓發育中寶寶的骨盆、足部(內八字腳)、體形都受到影響,也不利於其平衡感和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讓寶寶的精神面貌大打折扣。
所以,家長平時應多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孩子有這個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並指導他們改為盤腿而坐。因為這樣可以伸展緊縮的肌肉、矯正腿部變形,或者讓他們坐小板凳,便可減少對腿型和發育的影響。
(盤坐:坐在地上、背脊打直)
孩子的原因之握筆姿勢
除了不良坐姿外,孩子握筆的姿勢不正確也可造成脊柱側凸。
朵朵是一名初一的學生,她在小學階段歷次體檢視力良好,但近幾個月視力下降,醫生檢查發現,女孩握筆姿勢不當導致寫字時一直歪著頭,脊柱側彎,眼睛距離書本越來越近。
愛子心切的家長,你們在平時就要注意糾正小孩的不良坐姿,還要注意檢查脊柱情況。脊柱側凸平時很難發現,家長可以讓小孩彎腰手指碰地,就可以看出脊柱是不是一邊高一邊低。如果發現脊柱側凸的現象就要及早去醫院治療,發展愈嚴重矯正愈難。
編者寄語:據統計,我國兒童脊柱側彎症的發病率很高,排除遺傳因素外,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長期姿勢不良。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保持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儘量排除那些影響孩子骨骼發育的錯誤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