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與孟加拉今日簽訂諒解備忘錄,以在未來3年分階段引進150萬孟加拉勞工。(檔案照)
(吉隆坡18日訊)儘管引起爭議,惟大馬與孟加拉今日簽訂諒解備忘錄,以在未來3年分階段引進150萬孟加拉勞工。
兩國是通過一項「G2G(政府對政府)Plus」協議,同意大馬向孟加拉引進該國勞工。
根據孟加拉星報的報導,大馬人力資源部長拿督斯里里察烈與孟加拉僑民福利與海外就業部長努魯伊斯蘭,今日中午12時在孟加拉僑民福利與海外就業部簽署這項諒解備忘錄。
儘管大馬去年公布引進150萬孟加拉勞工一事後引起爭議,惟孟加拉內閣是於今年2月8日,批准所擬定的諒解備忘錄。
在有關協議下,孟加拉勞工的人頭稅是1946令吉。
根據協議,大馬所有私人領域,包括建築業、製造業及服務業,都可以引進孟加拉勞工。
大馬人資部長里察烈(右起)與孟加拉僑民福利與海外就業部長努魯伊斯蘭,交換所簽署的備忘錄,以便大馬引進150萬孟勞。
里察烈在備忘錄簽署儀式後表示,這項引進孟加拉勞工的協議,是公平且透明的。
他指出,現在這些外勞的最低薪金是介於800令吉至900令吉,他希望這項協議可儘快落實。
隨著大馬與孟加拉之前的政府對政府勞工聘僱制度失敗後,馬孟兩國這次簽署新的協議。在政府對政府協議下,自2012年以來,大馬只引進了1萬名孟加拉勞工。
引起勞資兩方抗議
不過,馬孟兩國簽署引進150萬孟勞一事,之前遭到一些方面的反對,包括孟加拉國際招聘機構協會簽署抗議信,擔心聘僱孟勞會被以大馬企業為首的集團壟斷。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上周在宣布將引進150萬孟加拉勞工的決定後,引起國內勞資兩方的抗議,
大馬職工總會無法接受政府引進150萬名孟加拉外勞的決定,也促請政府應先解決國內的非法外勞問題。而大馬廠商聯合會則公開表明,不曾要求政府引進如此龐大的孟加拉勞工。
政府計劃引進150萬名孟加拉外勞,不僅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擔心,一般市民更是憂心忡忡,因為150萬名孟加拉外勞,再加上國內其他合法、非法外勞,豈不高達300萬人?這已經超越現有的大馬第三大種族──印裔的總人口了。
然而,高官卻說:「在引進孟勞的課題上,公眾不應動輒就將矛頭指向政府,只從負面的角度看問題」。更離奇的是,官爺竟說,此舉是滿足僱主的需求。然而,廠商聯合會卻堅持說,廠商不曾對孟加拉勞工供應,向政府提出特別要求。
筆者並非廠商的代言人,僅從一個普通國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國內真的找不到人,以致非得要請百萬外勞來馬嗎?目前,先別說許多大學生可能因為經濟不景覓職困難,單是處理滯留大馬的數十萬非法外勞,就教人頭痛了。
如果大馬已有數十萬非法外勞,那麼,在舊人不去,新人又來的情況下,大馬的職業市場能否容納他們?如果不能,這些外勞何去何從?
既使他們都奉公守法,不涉罪案,但數百萬外勞和大馬人爭奪使用公共設施,如巴士、火車、醫院、學校,是怎樣的情景?政府為他們的生活費買單,還是廠商?
外勞生活方式不同
外勞和本地人一起生活即使沒有衝突,也不會是愉快的經驗。因為除了他們沒有納稅卻享用大馬公共設施之外,生活方式和衛生條件也和本國人不同。
第二,大官宣稱有多少大馬人願意到農場、建築業,以及「3D領域」(危險、辛苦和骯髒)的環境下工作。這肯定是無法令人信服的藉口。
大官的怪論忽略了大馬工資長期偏低的事實。由於政府推動工業轉型不力,以致廠家大多無法走上高端之路,反而靠壓低薪金、生產低端產品,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有增無減,也使到大學生薪金也無法上去。
許多工作其實可交給本地人,但偏低薪水如何滿足國民的需求?政府和一些廠商不思進取,卻老是想靠外勞過關。
百萬外勞留在大馬,除了治安衛生問題,也可能會引發政治衝擊。如果一些外勞取得身份證變成了公民和選民,也會影響大馬的政治結構,不可不慎。
有人以為這是天方夜譚。看看沙巴州如何由過去的「身份證計劃」而增加了數十萬穆斯林選民,導至原有的卡達山杜順人被邊緣化的例子,就明白百萬外勞衝擊大馬的威力。150萬名孟加拉外勞只要有1%「變成選民」,就有1萬5千張選票流入選舉中,足以影響選舉成績。
因此,不管是為了政治或經濟的理由,我們應該拒絕讓150萬名孟加拉外勞進入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