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的心神戰鬥機開始高速滑跑測試,預計首飛也不會太遠,網絡上又掀起了一片爭論,那麼關於日本的心神戰鬥機其技術狀態和水平究竟如何呢?我想通過一些細節可以進行探究。
首先,心神飛機並非是日本規劃中的五代機的完整形態,更不是類似的形態,在日本的規劃中,心神僅僅是日本五代機研發計劃的三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並且這個第一個階段也分為三個階段,心神只是其中的第一個階段。根據日本的安排,心神屬於23DMU狀態,其次往後還有24DMU和25DMU計劃兩個狀態的飛機,心神主要用於探索五代機的概念設計和所謂「三次元」(三維)矢量技術。
而在隨後的24DMU戰鬥機上,日本將會為之加裝戰術和戰鬥任務模塊,使之具備評價五代機空戰性能的作用,而在三個階段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進入27DMU階段之後,日本將會為五代機驗證機加裝完整的戰區戰役任務模塊,使之具備和其他武器相聯網,成為一體化作戰中一員的能力。按照這個按部就班的規劃,日本給出的預計是,日本將會在2027年完成五代機的全部研發工作,並且使之投入現役。
我們再看看目前處於23DMU階段的心神戰鬥機,他的作用並非是一架用於實戰化探索的飛機,而僅僅是對一些五代機的特點的研究。我們首先看看心神戰鬥機目前的一些子系統。他的發動機採用的是日本最新研發的第四代小推力發動機,XF5-1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加力最大推力也僅僅只有5噸,由於推力極低,因此即便是採用了雙發動機驅動的心神戰鬥機,起飛重量也僅僅只有8噸,這樣的起飛重量完全不具備戰鬥的可能性,要知道,對於一些重型戰鬥機而言,其搭載的武器總重就已經超過了8噸這個數字,也就是說,心神將不會搭載武器進行測試。而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心神微小的機體也不能支撐其掏出一個彈艙來,這樣會影響其機體的強度,因此心神目前出現的這架飛機是沒有彈艙的,這也印證了這架飛機無法進行實戰化探索的任務。
而心神戰鬥機的座艙,我們通過比對可以明顯的發現,他完全是照搬了日本的T-4教練機的座艙,也是採用了雙座模式,而且是教練機特有的氣泡狀和高視野模式,他的造型和T-4教練機的座艙一模一樣。這並不符合常理,常識告訴我們,無論是什麼飛機,其第一架驗證機也好,原型機也罷,甚至是第一批量產型,都不會出現雙座模式的型號,一般都是單座飛機,不過考慮到日本對於心神定位,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其中的不同了。別人家的戰鬥機驗證機和原型機都是為了之後發展的服役型號進行技術試驗的,是有明確的服役目標的,而心神目前的狀態只能說是他並不是為了一架準備進行服役部署的飛機而進行測試,他僅僅是為了給一個為服役型飛機進行測試的飛機進行測試的測試而已……當然說到這裡有些繞口了,不過考慮到27DMU狀態的飛機才是日本五代機的最後全狀態飛機來看,僅僅出於23DMU狀態的飛機,用這個繞口的描述並不過分。因此心神採用了雙座模式的座艙,這樣有利於對這個概念飛機進行全方位的數據收集,並且能培養一些試飛飛行員。
由於同理,因此心神並沒有裝備太好的雷達系統,通過其機頭的體積就可以知道,其並沒有裝備一款具備實戰能力的雷達, 而且心神也沒有塗裝隱身塗料。我們知道第一代的隱身塗料是墨綠色的,比如美國的F117戰鬥機和中國的殲20初期原型機那樣的顏色,而第二代的隱身塗料是銀白色的,比如美國的F22戰鬥機和中國的殲20的全狀態型號上的那種顏色。而第三代的隱身塗料則是接近於白色的顏色,這個顏色只有美國波音公司曾經的X-32技術驗證機有過,而像心神這種五顏六色,可以按照需要搭配紅色白色等顏色的隱身塗料,還沒有誕生。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心神並沒有隱身塗料,他的塗料只是為了美觀而存在的裝飾性顏色。同樣的,心神戰鬥機的前起落架的打開關閉是朝向正前方的,也就是說,這並不符合五代機要求的隱身設計的需要,這和那個不能隱身的座艙設計是一樣的,他僅僅是三代機的一種特種,著更加證明了這架心神上的缺陷,而在動力上,心神目前這架狀態飛機上的噴口,是採用了三塊擾流板來進行矢量控制的,這種矢量控制方式由於並不密封,所以熱量和能量的損耗是巨大的,在使用推力矢量模式時,本身最大推力僅有5噸的發動機,可能只能輸出不到4噸的推力,由此,這種矢量技術也並非是為了未來的實戰化飛機進行的準備,這個技術更有可能是為發動機的矢量控制方式和飛控的設計進行驗證。
通過上述解釋,相信大家已經能夠發現,日本最新曝光的心神戰鬥機,無非是一個概念飛機的概念飛機而已了,其技術狀態很不成熟,技術選擇也很落後,並非是一架真正的五代機驗證機,相比較於去年底就已經進入量產服役階段的殲20戰鬥機,日本在五代機的路上已經被中國甩在了身後,如果日本真的打算在2027年才能完成五代機的研發,那麼屆時中國的六代機都已經服役了,因此中國從現在開始,在戰鬥機領域已經取得了對日本的一代優勢,這種代差優勢還是中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這完全得益於我們辛勤的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