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產檢越來越規範,影像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胎兒疾病在產前被發現。
嚴重胎兒疾病需避免足月出生,儘早終止妊娠,大多數結構異常的胎兒疾病(尤其是單一結構異常)可在生後糾治。但也有少數胎兒疾病既不很嚴重,產後又無法有效治療,就誕生了胎兒宮內治療。
胎兒治療是通過宮內乾預,阻止胎兒疾病惡化成不可逆的損傷或死亡,為產後治療創造條件,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提高生存質量。
近年我國已陸續開展了多項胎兒宮內治療,如胎兒宮內輸血(治療胎兒貧血),胎兒鏡下胎盤血管電凝術(治療雙胎輸血綜合徵(TTTS)),選擇性減胎術(氯化鉀心內註射、超聲下雙極電凝、胎兒鏡下臍帶電凝、射頻消融等),子宮外產時處理(剖宮產中胎兒未全娩出、未斷臍時手術)及開放性胎兒外科手術。
目前兩種宮內治療比較公認,一是TTTS胎兒鏡胎盤雷射電凝術。孕26週前治療嚴重的TTTS可使至少一胎存活率達75%以上。孕24週前如果不治,死亡率可超過90%。
另一個是胎兒脊髓脊膜膨出的開放性胎兒宮內手術治療。此病胎兒出生後往往非常危重,那時手術效果不好。但因母胎風險及手術難度都較大,目前全球僅有極少數胎兒治療中心能夠完成。
還有一個已積累大量經驗,但缺乏研究支持的技術,那就是治療先天性膈疝的胎兒鏡下氣囊胎兒氣管封堵術。通過堵塞胎兒氣管促使肺發育。
由於胎兒鏡屬於微創技術,所以手術時間短,胎兒損傷和孕婦並發症都低。
大多數胎兒宮內治療為侵入性手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胎兒丟失率和母體風險。
而這就牽扯到很多問題,胎兒多大稱為「人」,享有生命權?為救胎兒,母親要面臨危險,該不該救?多胎中的一個胎兒病重,順其自然、減胎,還是終止妊娠?
這往往就不只是一個醫學問題,而是倫理問題了。所以,各位準媽媽首先應該按時產檢,如果產檢中發現胎兒異常,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家庭條件,慎重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不要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