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個規模最大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和生產企業,擁有兩萬名員工。公司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維護和維修飛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生產和維修直升機部件,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裝備。
蘇-35S戰鬥機的發動機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AL-41F-1S發動機(也就是117S)。還有為蘇-27和蘇-30生產AL-31F和AL-31FP發動機,為卡莫夫和米里系列直升機生產單個組件,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泵站生產AL-31ST燃氣輪機。
這個公司還為俄羅斯第五代戰機PAK FA(T-50)研製先進發動機。UMPO還參與了為俄羅斯全新客機MS-21研製PD-14發動機的項目,生產VK-2500直升機發動機,以及為米格戰鬥機升級改造RD發動機的項目。
so~
AL-31發動機是怎樣煉成的
1、在「大氣-24」加壓艙里焊接
為了保證發動機部件的焊接完整性和精度,工人需要進入一個特殊加壓艙對部件的關鍵點進行氬弧焊。1981年,UMPO在列寧格勒的「普羅米修斯」研究所製造了這個俄羅斯最大的加壓艙——能達到兩個大氣壓的「大氣-24」。
2、按照健康標準,工人每天在加壓艙里工作4.5小時。每天早上他們要檢查工作服,進行體檢,然後才能開始工作。
3、焊接工人身穿看起來像航天服的防護服裝進入「大氣-24」加壓艙,穿過加壓艙的第一道門進入氣閘,他們把通氣管連接在防護服上,然後關閉艙門,向氣閘注入氬氣。等氣閘注滿氬氣達到壓力平衡後,焊接工人打開第二道門進入加壓艙開始工作。
4、在純氬氣的環境下焊接鈦合金不會被氧化。
5、減少氬氣中的雜質能獲得高質量焊縫,提高焊接結構的疲勞強度。在難以夠到的地方,焊接工人被允許拆掉焊槍的保護噴嘴進行作業。
6、身穿全套防護服的工人看起來的確像太空人。焊接工人要經過嚴格訓練後才能進入加壓艙工作,一開始他們要身穿全套防護服在普通環境中訓練,一般經過兩周後就能發現那些人能勝任了,這工作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7、一名專家在觀察焊接作業,並與工人隨時進行聯繫。
8、他還負責控制焊接電流、注意氣體分析監測儀,以及加壓艙和工人的總體狀況。
9、其他人工焊接手段都達不到在加壓艙中進行氬弧焊的效果,廢話少說,用照片來證明吧。
10、電子束焊接機器
UMPO的真空電子束焊接在Ebokam焊接台進行,而且是全自動作業。真空電子束焊接能同時進行兩到三條焊縫的焊接,而且把對零件外形產生的最小變形和變化降到最低。
(來源:軍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