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關注中國航母殺手:或讓美最強航母成水兵墳墓

@ 2017-07-14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12日發表題為《有史以來建造的最昂貴戰艦可能已快過時》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研究員哈里·卡齊亞尼斯,編譯如下:

美海軍最新和最大型的航母「傑拉爾德·福特」號一旦建造完成,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海上戰艦之一。它將攜帶一支火力首屈一指的空軍聯隊,將由世界上戰力名列前茅的軍艦護衛。可是,這艘以驚人的150億美元建造的史上最昂貴的軍艦作為美國實力投射和軍事優勢象徵的時代可能結束了。

注意我說的是可能結束。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沒有人確切知道,但一切趨勢都指向今後有這種危險。有一件事我們確定無疑,即這艘巨大的航母正在遭到各方抨擊,如果不對其性能做出重大改變,對它投入數十億稀缺的國防資金似乎是一個災難性的主意。

反航母體系的有效支撐

最近,一些專業或非專業性的文章都指向同樣一組問題。一些具備技術條件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五角大樓所認為的接下來會對美軍構成重大挑戰的國家,正在研發能夠從多個地區發起遠程和批量打擊的飛彈平台。這類武器(如果打擊足夠精準,利用訓練有素的人員加上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找到目標的技術手段)有可能把美國耗資高昂的航母變成數以千計美國水兵的墳墓。

最近的一些文章愈發坐實了這種巨大的挑戰。例如,在美國《政治報》刊登的一篇措辭激烈的長篇評論中,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國防戰略和評估項目主管傑里·亨德里克斯對上述挑戰表示擔心,強烈建議修改美海軍的長期航母計劃。他指出,「當今海軍有關航母的決定將對美海軍力量造成幾十年的影響。這些航母被指望在2065年仍具備戰鬥力——而這距首次提出航母這一理念已經過去了150年。」

他還指出:「……大多數武器平台的效力只能保持有限的一段時間。隨著歷史的前進,這一時間間隔變得越來越短。不過,直到幾年之前,航母還在挑戰這一規律,繼續在世界各地展示美國的軍力而沒有遭受我們敵人的任何挑戰。但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引入新武器——稱作「航母殺手」的飛彈,這一寬限期可能已經結束。這類飛彈每枚造價1000萬至2000萬美元,能夠從距離海岸900英里(約合1500公里)遠的地方瞄準美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航母。」

雪上加霜的情況是:「與此同時,海軍內部決定把航母的攻擊範圍縮減一半至496英里。如果我們想用艦載機攻擊我們的敵人,美軍就不得不讓航母完全進入那些『航母殺手』飛彈的射程之內。這將是一項對航母及其乘員來說充滿實實在在危險的任務。」

那麼,有什麼解決辦法?我認為,航母需要配備一種打擊平台:能夠遠程攻擊陸基目標(1500英里以外或者更遠——中國新型「東風」-26反艦飛彈的射程可能達到2500英里)、遠距飛行和利用隱形技術進入被先進防空系統和反介入作戰網絡所保護的區域。

亨德里克斯在《政治報》刊登的文章中闡明了這一點。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五角大樓最近決定把此類正在研發中的項目——航母發射無人空中監視與打擊系統(UCLASS)項目——變成遙控加油機項目,這一可能性看起來幾乎完全消失了。雖然邏輯顯而易見——設計、研發和部署上述這類打擊平台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提高F-18和F-35之類的現有艦載機的有效作戰距離在技術上很可能更容易,但不能僅僅因為項目難以實現就放棄此類努力。

在今年的70周年抗戰勝利閱兵上,中國一舉展示了東風-21D型和東風-26型反艦彈道飛彈。這兩種反艦彈道飛彈的出現,著著實實讓國內外眼前一亮。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9月4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公司詳細闡述了一項價值高達4.28億美元為期十年的新合約,這項合約是升級美國海軍「宙斯盾」作戰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考慮這項合約發布的時間,應該說美國軍方可能真的著急了。

航母想躲不容易

武漢晚報綜合報道,目前這兩種反艦彈道飛彈雖然還沒有做過打擊高速機動艦船的試驗,但可以通過航母執行任務的狀態中,可以分析出最佳的打擊時機。

美國核動力航母在海上行駛時主要可以分為三個航行狀態。第一個狀態為巡航狀態,在這個狀態中,美國航母一般處於經濟巡航速度,其航速在20節左右。航母在發現來襲反艦彈道飛彈之後,會以一定速度轉向,幷以最大速度逃逸。

第二種狀態是艦載機起降狀態。在艦載機起降的過程之中,美國的航母編隊只能逆風進行高航速的勻速直線航行,其航速在35節左右,且航速較為固定,持續時間一般較長。例如,白天一次回收16架飛機需要10~20分鐘,在夜間一次回收這種規模的飛機需要22~26分鐘。航母彈射起飛一個由20架飛機組成的攻擊編隊需要大約25分鐘左右,而如果出動架次加多,起降時間還會大大延長。在這個狀態之下,航母只能保持原有速度,或進行加減速直線航行,很難進行機動轉向。

第三個狀態是出於補給狀態。美國航母編隊處於補給狀態時,整個編隊的航速只有5~15節,補給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左右。補給期間,多艘艦船需要幷列航行,艦船之間只有40米~60米的間隔,隊形密集,很難做出機動。因此,在執行補給任務的航母編隊通常是無法進行有效的戰術規避的。

航母補給時最易遭攻擊

在艦載機起降狀態下,美國航母編隊以高達35節的航速行駛,而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飛臨目標大約需要10分鐘,因此從目標回傳到飛彈準備,再到發起攻擊,最多只有16分鐘的時間。因此攻擊艦載機起降狀態下的美國航母編隊,在時間方面顯得略為緊張。

如果航母處於東風-21飛彈的最大射程上,稍微有所不慎就會丟失戰機。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內,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只能進行一波齊射。實際上還有一個情況,即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必須實現首批命中,幷能夠將航母打停,為後續飛彈發起攻擊贏得時間。

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攻擊美國航母的最佳窗口期是其航母編隊進行在途補給的時期。這個狀態之下,美國航母編隊必須確保2個小時左右的穩定航向和航速,而且其速度是三個狀態中最低的,僅有5節~15節。在2個小時內,即便是美國航母編隊進行應急處置,也會留給東風-21D型飛彈進行多波次攻擊的時間。

在某些時候,美國航母編隊甚至不惜開到海岸400千米的距離實施作戰,以提供更密集的打擊波次,那麼相應的補給就不得不靠前。這種情況下,東風-21D型飛彈將具備在補給狀態下打擊美國航母的機會,幷擁有進行多波次齊射的攻擊窗口。但是,距離海岸400千米的範圍之內,航母編隊已經處於艦載機和岸基反艦飛彈的攻擊距離之內。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不敢拿價值幾百億美元的航母戰鬥群來開玩笑的。

躲到射程之外才能保全

美國航母編隊在執行高烈度任務的時候,通常要三天進行一次補給。而執行補給任務時,美國航母編隊極有可能進行回撤,補給完之後才趕往前方戰區。因此某種程度上,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的射程是不夠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要研製東風-26型飛彈的反艦型號。在東風-26型飛彈的威懾之下,美國航母不得不躲到4000千米距離以外的地方進行補給。這一點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因為前方一旦爆發戰事,需要航母編隊抵近戰區提供空中打擊支援。

綜上所述,我國反艦彈道飛彈打擊美國航母編隊的最佳窗口期是它們在執行補給任務之時。這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情報能力,也需要足夠快的反應時間。如果航母在5節~15節速度的情況下,東風-21D型和東風-26型飛彈的攻擊成功機率將大大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