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球鞋三十年這是一個超越籃球的神話

@ 2016-02-16

人們常說,它只是鞋子,對嗎?球鞋,他們只有一個功能,穿上它打球沒有任何區別。但它絕不只是鞋子。

他們都對,但也都錯了。

1985年冬天,除了邁克爾-喬丹,還有其他事情在發生,沒人知道它的未來——哪怕那些參與其中的人。球鞋競爭如同賽場的衍生品,籃球文化的附屬產物。所以,它是雙鞋子嗎?合情合理。

球鞋定義了曾經的蓋世英雄,那是他們的第三重身份。克萊德-弗雷澤代表彪馬,喬治-格文是耐克,J博士、「魔術師」約翰遜、拉里-伯德不僅穿匡威,他們就是匡威的化身。所以,當喬丹穿上「Air」時,他也有了自己的標籤。

30年前,職業生涯前幾個月穿了Nike Air Ship後,喬丹的第一雙簽名鞋登台亮相。在天才而有遠見的經理索尼-瓦卡羅、經紀人大衛-法爾克和設計師皮特-摩爾的推波助瀾下,「Air Jordan」在球鞋界掀起腥風血雨的戰爭。30年後,它在全球的影響力甚至不亞於籃球比賽本身。

喬丹的名字和它密不可分,根本不需要提耐克。我們會把它和喬丹本人聯繫在一起,代表了他的精神、他的球場表現和人格魅力。我們知道穿上它不會變成喬丹,但我們無法拒絕商業營銷,把它掛在臥室會離神更近。

「我有這樣的經歷,」最新加盟喬丹旗下的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說,「在我長大的社區裡,喬丹鞋有點像聖杯,我買不起它們,只是上班存錢買喬丹鞋,真的很奢侈。」

「我買的第一雙喬丹鞋是Concords(喬11),這雙鞋從發售第一天起就非常搶手,能收藏它真的很酷。後來我和邁克爾-喬丹見過幾次面,我有他的電話。」

好一碗「夢想成真」的雞湯。

在「Ari Jordan」30週年的視頻,汀克-哈特菲爾德談到他設計第一雙喬丹鞋,他更加確信喬丹鞋為什麼深入人心。

「喬丹3代是第一雙打上飛人logo的鞋子,那是我的主意,」他說,「我把它放在鞋舌上,當時立刻感覺到,它會成為經典,它能向人們傳達不同層次的寓意。」

「它代表了邁克爾,但也是卓越的標誌。」

「設計一個東西,需要把它放到更大的背景空間裡。設計一把椅子要考慮到房間,房間又要放進房子裡,房子聯繫到周邊社區,接著是整座城市。」

——建築大師伊利爾-沙裡寧。

我問這位創造了「Air Jordan」經典的大師一個最好也最難的問題。

「汀克,你的設計和喬丹打球比起來誰更出色?」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打球的喬丹比當設計師的我更出色。」

我接著誘導他,說我問過喬丹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也是喬丹。

喬丹還說,「汀克還能保住飯碗,就是因為我打球。」

哈特菲爾德的答案有點動搖,他說:「我同意,籃球是這樣。」

「既然說到這份上,邁克爾知道除了喬丹系列,我還設計過很多鞋嗎?綜合訓練鞋、ACG(全天候裝備)、跑鞋還有Huarache,這些都跟喬丹系列無關,沒有喬丹我也能做到。」

「在他的世界裡,他是對的。他是喬丹鞋的根本。但喬丹鞋只佔了我所有設計的20%。」

想像一下,只用20%的天賦就對這個世界影響甚大,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這個波及全球的文化是他創造的。

哈特菲爾德在休假時也不能倖免,去加勒比、歐洲、西非旅遊時,他說「走到哪裡都能看到我設計的產品。」

在參與一個項目設計近30年後,他的設計已經不是為狂熱粉絲誕生的工業流水線產品,而是讓人窒息的藝術品。

在體育美學文化里,把汀克-哈特菲爾德和他設計的喬丹鞋剝離是最難的事之一,而他設計的其他鞋就容易很多。

Air Max是耐克Air Force1之外最受歡迎、最成功的系列,同樣出自這位耐克創意概念部副總裁之手,但它並不像喬丹系列打上哈特菲爾德的印記。Sneaker玩家不會因為Air Maxs、 Air Huaraches、Air Trainers或Air Mags(均為哈特菲爾德設計的鞋),而穿上「TINKER MADE ME DO IT」的T卹招搖過市。

很難解釋其中的緣由,這就是潮文化有趣的地方,也是體育和商業完美契合的亞文化潮流。這麼多年後,喬丹鞋就像鑽石廣告詞那樣「恆久遠」。

當喬丹品牌的創意主管和聯合首席設計師馬克-史密斯被問到新發布的喬丹30代時,他談到了喬丹品牌的價值,以及如何將它延續至今。

「如果沒有壞,那就不要修,」他說,「整個設計框架已經搭好,我們只專注於有意義的細節修改,提高。」

「商業領域好像一直追求變化,為了追求不同而標新立異。根本不是這樣。我們有很好的基礎,只需要在它上面修改。我們諮詢運動員的意見,他們會說,'不要改,我們真的喜歡現在這樣。'所以我們能區分主次,保持一切有條不紊,我們在大框架不動的前提下做必要的改變。」

喬丹鞋的設計總是優先考慮運動員和比賽,每年一度的簽名鞋發布都要經過球員試穿。拉塞爾-威斯布魯克已經在比賽中穿上喬丹30代,卡哇伊-萊昂納德、吉米-巴特勒、安德烈-德拉蒙德將緊隨其後。接下來的多倫多全明星賽(本文寫於全明星賽前),喬丹30代將是最引人矚目的球鞋。

但這只是喬丹鞋的冰山一角。成為體育裝備史上最有影響的品牌之一,喬丹鞋並沒有保留「秘方」,它靠的也是設計、創新和性能。

創新是設計的關鍵因素,但只靠創新成就不了偉大的「Air Jordan」。

喬丹鞋試圖兩手都要抓——球場上穿最新的喬丹鞋,掃街時穿復古鞋。他們將自己置身於不能失去的第23條軍規。

不久後,公司將發售喬丹1代元年復刻公牛配色,Solecollector網將它稱作「史上最被認可的Air Jordan鞋。」它將和最新的喬丹30代同時擺上貨架。

「不管主流接不接受喬丹30代,它就是最新款,」哈特菲爾德說,「籃球史上沒有這樣賣鞋的(最新款和最老款擺在一起)。」

但人們照樣買單,球員不會和汀克爭論舊款的性能,人們也不會質疑經典。

對那些熱愛喬丹鞋的人來說,全明星周末就像第二個聖誕節。

公司每年會在全明星期間發布最新款的喬丹鞋,這是保持多年的習慣。這是絕妙的商業效應,它讓公眾翹首以盼,你馬上就能買到最新款的喬丹鞋。

即使是喬丹旗下的簽約球員,喬丹鞋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依舊未變。

「作為首個穿上喬丹30代的球員絕對是無比的榮譽,」威斯布魯克在聲明里說道,他是喬丹旗下的領軍人物。

「我是喬丹鞋的死忠粉,但小時候根本買不起。從沒想過有一天能穿著它首秀,我要敢這麼想就太瘋狂了。很興奮有這樣的機會,和喬丹合作本身就是榮幸。」

NBA球星們會記得買的第一雙鞋,就像初戀一般。

「我記得好像是13歲,紅白配色加黑底,我穿著它開學,」馬刺球星萊昂納德說,「那是我的第一雙喬丹鞋,大概是2年級或3年級。我很幸運,父母同意給我買喬丹鞋。」

每一代球鞋在復刻時又有不同的版本名字,比如喬丹11代有「Space Jams」,12代有「Bordeauxs」,17代有「Coppers」,其他還有"Concords," "Cements," " Grapes," "Infrareds" and "Breds"。同時每個版本會有不同配色、材質、結構和樣式。

喬丹系列每年都會發布新品,並且用數字給他們編碼,這樣可以表現出每一代產品都是創新性的,他們以此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很多其他公司試著效仿他們這種成功的模式,但很少有——如果有的話——能夠在同樣長的一段時間裡持之以恆。蘋果還差它21年,18款Iphone。

喬丹鞋之所以能夠始終如一地高端大氣上檔次,跟他樹立起的全球範圍內的潮牌形像是分不開的(喬丹鞋從來沒有將自己與都市生活者們拉開距離),同時也得益於他們的科技以及他們對喬丹品牌球鞋的不斷開發,每一代都可能是最好的單品。從商業和文化的角度來說,這使得一個品牌能在過去的10年裡,席捲了球場內外的兩塊市場。

要舉別的例子嗎?科比-布萊恩特不是喬丹旗下的運動員,但耐克公司抓住科比在球鞋公司之間搖擺不定時的一段短暫時光——在科比的退役之旅期間——他們將科比在比賽中穿過的兩款喬丹鞋打包發售,當時科比希望自己能被喬丹品牌簽下。

這是耐克公司的一次精心策劃,這個品牌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創造的市場。這是他們運作的方式,是他們一直以來運作的方式,他們還會繼續將這個運作方式沿用下去,他們一代一代出品簽名鞋的方式是其他公司不可能模仿得來的。

對那些穿喬丹鞋的人來說,能夠成為這樣一個不朽品牌的一份子,就已經是他們的巔峰時刻了。

「這讓我感到自豪,真的。」卡梅隆-安東尼說道。「我還記得我是如何與喬丹公司簽約,又是如何對他們當時的規模一探究竟的。我還記得2006年,我打完世錦賽回來,坐在機場裡的時候,這個品牌的市場份額還只有10億美元,看看它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在銷售額上達到了將近30億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而我就是他們其中的一份子。」

在現在這個市場環境「一浪推一浪」的時代,很難想像某件事物會在30年裡歷久彌新。

說到底,我們在談論、購買和寫文章分析喬丹鞋時,正如一位喬丹鞋的專家在喬丹30代發布時跟我說的那樣,這都指向顯而易見的事情:「不管怎麼樣,Sneaker都會樂此不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