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喝母乳還是配方奶,媽媽在喂養的時候,總有一些自己生活上的小習慣,不自覺的帶到了喂養中,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一、洗澡後馬上喂奶
有些媽媽覺得趁著寶寶剛洗完澡,身子還暖和柔軟,抱在懷裡就喂奶,喂完就讓他睡覺,這樣不也挺好?
錯了!
剛剛洗完澡的寶寶,血管擴張,而心臟這時候供血不足,媽媽這時馬上喂奶,會致使身體血液轉向胃腸道(且供血也比平時低),皮膚供血跟不上,寶寶就會發抖,會影響寶寶正常消化,且很容易著涼。
豆媽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寶寶喂點白開水,暖一下胃,等過個15分鐘,等寶寶體溫正常了再喂奶。
二、水杯或奶瓶,倒水或沖奶前用水簡單涮洗一下就用
豆媽知道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喝水的時候無論之前洗沒洗,都要衝一下杯子再用。
其實這樣做就真的乾淨了?還真不是。
如果之前已經洗過,奶具是乾爽清潔的,沒有必要再涮一下了;如果之前沒有洗乾淨,你涮一下更容易滋生細菌的,殘留水漬再跟奶水混合起來,讓寶寶吃到胃裡,肯定不幹凈呀。
另外呢,豆媽給個小建議:每次洗奶具的時候,不要把洗潔劑直接倒進奶具里再接水清潔,那樣因為洗潔劑濃度過高,洗完的奶具上會有更多殘留,都會讓寶寶吃掉。
豆媽說:正確的應該先把洗潔劑原液和溫水先混合,再去清洗。
三、洗過不晾乾,小病纏身總不斷
有些媽媽怕洗滌劑不好,就用高溫煮沸的水去煮奶具消毒,這樣做豆媽也是很認同。
但是呢,一定注意,洗過後不要濕淋淋的就放置起來了,要烘乾或者用潔凈的布塊(不要用紙巾)擦乾淨。要知道,很多新生兒的鵝口瘡,就是經常用不潔凈的餐具滋生的。
Tips:豆媽提醒一點,殘留的奶液超過24小時就要丟掉了,新奶舊奶摻在一起,容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