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8的猜測早在2011年初殲-20誕生的時候就被廣泛猜測了,而從中國軍事力量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中國已經具備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研究軍事裝備的體系,這在國際上屈指可數
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發展沒有哪個成為「掉鏈子」,在當前集成作戰體系下,中國軍事裝備已經距離信息化和空天化越來越近,有軍事學者就指出,中國解放軍將在未來十年有非常大的飛躍,特別是在空軍戰機煙研製方面碩果纍纍。
圖示:疑似建造中的新型戰機
英國媒體就曾報道稱,中國正在研製一款能夠具備垂直短距起降的隱身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就是相傳已久殲-18,代號「紅鷹」,氣動布局方面和殲 -31相似都採用了鴨式布局,同時都具備相當的隱身性能,殲-18也是中國繼殲-20和殲-31以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種五代戰機,國際上定位為四代戰 機。
圖示:殲-18CG圖
美國媒體也同時報道稱,殲-18不僅有隱身性能,很可能還安裝有中國最新研製的雷射主動相控陣雷達,擁有先進的操控系統,具備空中加油的能力,航行 速度最高可達到2.5馬赫,最大作戰半徑可以達到2200公里,有專家表示,中國殲-18的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水平進入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戰鬥 機技術水平已經相當高。
圖示:中國未來超高音速飛機
從中國海軍方面來看,中國目前正在打造大型遠洋兩棲攻擊艦,這是一種登陸工具搭載均衡的遠洋輸送平台,可搭載武裝直升機、兩棲裝甲車輛、兩棲氣墊登陸艇、固 定翼作戰飛機等。兩棲攻擊艦也同時作為大型的海上平台,中國若要將其形成戰鬥力,光靠武裝直升機是明顯不夠的,中國目前正急切需要像F-35這樣的垂直短 距離起降戰機,殲-18正式最好選擇。
圖示:新聞報道中的殲-18
據目前消息看,殲-18是中國目前第三種五代戰機,殲-18的發動機順其自然的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在戰鬥機方面發動機一直是一個軟肋,中國常年都是使用俄羅斯LS系列發動機。
但有消息顯示,中國目前已經在高溫材料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中國自主研製的「太行」發動機有望採用新型材料,屆時,中國將擺脫戰鬥機「心臟病」的問題,將中國發動機長期依賴國外的局面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