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必看:自行車安全出行指南V1.0 常識篇

@ 2016-02-13

前言:騎行是一項有風險的活動,無論是競賽、通勤還是單車旅行,都會有危險發生。如何保證騎行安全、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車被撞了怎麼辦?人受傷瞭如何處理?騎行保險怎麼用?這些都是我們在單車上路之前需要了解和深思的問題。

3月12日,一對中國夫妻在美國騎行時被撞成重傷,妻子王思在接受人道主義救治後可以初步下床走動,而丈夫舒煒頭部受重傷,情況較為嚴重。據協助他們在美國治療的義工推算,兩名傷員的醫藥費用至少已超過100萬美元。由於肇事者是無業遊民,只有基本保險,而醫院搶救兩人的費用超過百萬美元,兩名受害人需要復健,一時無法回國。近日此事被各大媒體報導後引來一片各不相同的聲音,這裡我們對當事人不予評論,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Part1 騎行安全

騎行安全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每年都會有騎行中的意外發生。在這些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造車意外的情況無非是高速摔車和激烈撞擊。而造成意外的原因除了不可抗因素以外,可以歸結為三大點:騎行技術、安全裝備和安全意識。

一、騎行技術:

良好的騎行技術在任何形式的騎行下都至關重要,有時良好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能讓你在緊急時刻避開危險。

技術來自於經驗,在接觸騎行運動的初期,每個車友都應該會在城市周邊進行休閒式的短途騎行,此時就是練習騎行技術和積累騎行經驗的好時機。速度不應是這個階段所追求的目標,如何熟練平穩地控制剎車、如何順暢安全地過彎、如何對障礙物做出快速正確的反應?這才是這一階段應該去重點訓練的目標。

自行車沒有安全氣囊和機械外殼,你的身體決定著一切。

更多自行車旅行的技巧與知識請參照美騎圖書出版的《單車旅行》第四章1、2、3、5小節

二、安全裝備:

自行車的安全裝備種類並不多,但是它們一定是能救命的東西。

1、頭盔

自行車頭盔對保護騎車人性命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研究的報告表明:美國1999年騎自行車死亡的人數有98%未戴頭盔,而在撞擊事故中戴頭盔的人使他們頭部受重傷的危險係數減少了85%。隨著硬柏油路和石路的增多,騎自行車時頭部受傷的事故也增多,騎行頭盔由於能對脆弱的頭部提供保護,所以是騎行者必備的裝備。

我們能看到很多車友在騎行過程中拒絕佩戴頭盔(尤其是城市通勤和長途騎遊),一部分車友是認為自己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無需佩戴;另一部分認為戴頭盔太傻或者太裝逼。在同樣的速度上摔車,我們當然希望防護越強越好,生命僅此一次。如何選擇頭盔,請參照《保命自行車頭盔的7個特點:命與價的糾纏》

2、夜騎裝備

夜騎或許是上班騎行族的最佳選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清涼的夜晚騎行放鬆一整天緊張的心情。夜騎比白天騎行有了更多的潛在危險,首先就是視線(包括騎行者、行人及司機的視線)收到極大影響。因此能夠提升騎行者視線和對行人及司機有安全提醒的裝備顯得必不可少。這裡要說的就是各種燈具,包括車前燈(提升騎行者視線範圍,提醒對面行人車輛)、車尾燈(提醒身後行人車輛),這裡呼籲大家的燈具不要使用太誇張的閃動頻率。

當然除了必備燈具之外,車友也可以穿著帶有反光條的騎行服或在服裝、背包上加貼閃光條。

美騎提醒:在長途騎行中,要合理安排路線規劃,盡量避免出現需要夜騎的狀況。

更多夜騎裝備請參照:《準備出發!夜騎裝備大盤點》

三、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永遠比技術和裝備更為重要。城市騎行中,一方面要遵守交通規則,另一方面要懂得自我保護。

1、遵守交通規則,做有素質的騎行者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不管你有沒有上過幼兒園都應該懂得的常識,我相信1分鐘甚至幾十秒的時間並不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要逆行。無論是城市通勤還是長途旅行,逆行造成的後果都會是極為可怕的。

-走自己該走的車道,不要和行人、機動車搶道,切勿在道路上左右亂拐亂扭來炫耀你半瓢水的車技。

2、懂得自我保護

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你一樣遵守交通規則,總有那麼些亂竄的摩的、坦克般的公交車、逆行的電驢和四處蹦躂的行人,騎行者需要有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騎行中切勿戴耳機。不要認為頭上戴個天橋Beats就很潮,騎行時的聽覺能夠對前後左右的情況做出判斷,如果在騎行時佩戴耳機,完全有可能聽不到身後車輛的行駛聲音甚至鳴笛聲,也許悲劇就發生在你歡快地動次打次時。

-時刻提防電動車、摩托車和三輪車。這類車輛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分分鐘把你嚇尿。所以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提前做出預判。

-留意路面狀況,不要低頭騎行。騎行過程中雙眼要盡量向前看,對路面出現的坑洞、碎玻璃等障礙物留出足夠長的判斷時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