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計劃曾多次叫停,直到他斬釘截鐵說了句: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 2016-02-13

中國航母計劃曾多次叫停,直到他斬釘截鐵說了句: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文/姜成

照 片中這位墊起腳端詳外軍裝備的中國老人,叫劉華清,他曾任中國人民海軍司令員,是中國海軍現代化事業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而最讓國內外媒體矚目的是他對中 國海軍發展航空母艦立下的汗馬功勞,人們稱他為「中國航母之父」。實際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海軍很早就有發展航母的計劃,但那時中國軍隊對航空母艦 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其中一個比較著名的觀點就是,航母是帝國主義用於侵略的武器,中國海軍怎麼可能裝備那種裝備,再加上中國當時的技術實力薄弱,中國海軍 正在投入全力發展「飛潛快」——飛機,潛艇和飛彈快艇,並沒有實力去發展大型水面艦艇。

不過,1970年4月,中國海軍裝備研究技術人員突 然收到了進行航空母艦預研計劃,史稱「707工程」,命令雖然來得比較突然,但那是中國在武器研製上正經歷一番小高潮——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開工、常規動力 艦艇和潛艇都開始批量製造、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在這樣的背景下,論證發展航母的命令似乎也並不意外。經過「7075」會議上千名工程技術人員和數百名 參研單位的討論,劉華清最終定調,中國決定發展1種3萬噸級左右的護航型航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航母發展計劃,按照計劃,該型航母將在1980年 開工建造,至1985年交付海軍入列服役。

不 過,正所謂好事多磨,「707工程」匆匆上馬之後,馬上就遇到了問題,首先是中國核潛艇09工程和航母707工程之間的資源協調問題,由於當時國家力量薄 弱,同時發展核潛艇和航空母艦,這兩個海上大型作戰武器項目,確實沒有多餘的資金和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國家準備發展洲際飛彈,為了配套東風-5飛彈發射 試驗,我國已經開始上馬580工程,要建造大量飛彈驅逐艦和其他工程艦艇,已經沒有多餘的資源發展航母。

同時,據親歷者們透露,當時,還有一種主要的反對聲認為,航母是帝國主義侵略的武器,「我們又不侵略別人,搞什麼航空母艦?」,這樣直到1975年,707工程就此擱淺,不過,劉 華清超前地認識到,在中國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後,掩護海洋交通、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勢必將越來越繁重,中國又不可能去外國建設基地,執行任務離不開去遠海執 行任務,因此「可將搞大型驅逐艦的人力、財力拿出來搞航空母艦,先搞常規動力的,排水量在4萬噸左右,不一定搞8萬噸、10萬噸的」。在劉的力促下,中國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次上馬航母預先研究工程。

劉 華清說,「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發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號,而先搞預研」,至此,中國下決心正式把《我國發展航空母艦及艦載機系 統可行性研究》列入國防科工委1989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並於1989年1月發文成立課題組,中國海軍還專門成立了海軍航空母艦研究機構,用於調查研 究各國發展航母的規劃,在一份早期的發展規劃中,中國計劃在2000年左右開工建造1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史稱「891論證」。

「891 論證」之後,中國航母發展的思路基本上就清晰了,中國要通過20多年的努力逐漸從4萬噸級航母開始發展到8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恰在此時,蘇聯解體烏克蘭 滯留的「瓦良格」號航母停工,這個中國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1992年與烏克蘭方面接觸之後,中方對是否購買航母猶豫不決,劉華清回憶到,當時,我的心 情就是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在多方努力下,中方終於買下了「瓦良格」號航母,至此,中國發展航母之路便開始一路通途。

劉華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 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 委,1985年、1987年相繼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 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劉華清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2011年1月14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2011年1月24日,劉華清同志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前往八寶山送別;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解放軍四總部及駐京各大單位和武警部隊負責人,以及劉華清的生前好友和家鄉的代表也前往送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