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絕密武器大獲成功 普京竟願意拿出國寶交換
2015年底,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採購24架蘇-35戰鬥機的協議,這款中國早已看中從2008年就開始洽談而俄羅斯又久久不願出售的先進第4代戰鬥機終於得以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鬥序列。除去近幾年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外交因素之外,這筆國人關注已久的軍火交易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普京看中了中國航空製造領域的一項關鍵技術,才使俄羅斯願意拿國寶級蘇-35戰鬥機來交換。
由於蘇-27系列戰鬥機在中國空軍服役多年,是中國航空兵部隊最為熟悉的先進戰鬥機之一,加之1990年代引進的蘇-27已經略顯老化,升級改造空間已經不大,中國因此想到向俄羅斯購買-27系列的最快高端產品蘇-35戰鬥機,滿足第5代戰鬥機殲-20列裝前的空戰需求。俄羅斯當局正是看出了中國空軍目前急需俄羅斯蘇-35戰鬥機的現狀,因此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在多次談判中都在購買的數量、價格和配套技術轉讓上反覆刁難,毫不輕口。比如,在具體技術改造方面,中國空軍希望俄方能改動一些機載設備接口來適配中國自己的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但普京當局一口拒絕,奇貨可居的做派非常了得。
但是,自從2015年中國空軍在閻良試飛了6架殲-20戰鬥機之後,中方就在蘇-35談判中給俄方代表看試飛的視頻,這種穩定成熟的機型令俄羅斯大為驚訝,令俄羅斯人在談判桌上失去了銳氣,慢慢的俄方答應了中方的採購要求。普京及其附庸為何突然樂意把國寶蘇-35賣給中國了呢,因為就是中國在試飛視頻中透露了一項技術――等離子隱身技術。
等離子隱身技術是戰鬥機隱身塗層使用的關鍵技術,蘇聯雖然在1960年代就開始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的研究,但是一直沒有像樣的成果,T-50戰鬥機號稱第5代戰鬥機,但是沒有多少隱身性能,對同一部雷達,T-50的暴露距離大約是F-22的兩倍,採用需要等離子隱身技術對機身進一步隱形。
等離子隱身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等離子體放電管作為天線元件,當放電管通電時就成為導體,能發射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當斷電時就變成了絕緣體,基本不反射敵探測信號,因此能夠極大提高戰鬥機的低可探測性能。中國在等離子隱身技術理論研究方面早已獲得突破,高氣壓強電離氣體放電方式產生的非平衡冷等離子體已經用於戰鬥機的隱身,實用型等離子體發生器解決當前等離子體隱身技術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因此,中國第5代戰鬥機殲-20得以採用等離子隱身技術,進氣道外側的六邊形裝置,內部有類似網格的構造,一前一後共有兩個,如同兩扇小窗,在進氣壁這一電磁波強散射部位上降低電磁輻射。正因為我國目前製造出來第5代戰鬥機專用的等離子隱身器件,才令普京垂涎欲滴,同意出口國寶蘇-35。由此可以科技為國家帶來的強大實力,讓人不禁要為中國科技工作者深深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