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假想自衛隊助美軍南海作戰 被指恐嚇中國日本參議院於19日凌晨最後通過了安保法案,使這一廣受爭議的提案走完程序,成為日本法律。在外界仍在評估這一法案對地區形勢的影響時,日本媒體迅速設想了三種日本參戰的情形,這讓人想到,安保法不是促進地區和平、幫助日本避戰的法律,「戰爭」的可能性已在推動該法的日本政界及輿論界人士的頭腦中盤旋。
日本媒體提出的三種自衛隊參戰情形中,第二種是美軍和「C國」與在南海建設人工島礁的「B國」發生軍事衝突,日本自衛隊因向前者提供補給等「後方支持」,而捲入與「B國」的直接衝突。這裡的「B國」顯然是指中國。
海軍南海艦隊實彈演習。
日本媒體設想的第三種情形點名針對了朝鮮,第一種情形則指向朝著與日澳聯合軍演的美軍艦隻突然誤射魚雷的「A國」潛艇,日自衛隊當時斷然將該潛艇擊沉。
日本通過安保法案為地區格局注入了新的元素,代表了「改變現狀」的某種動向。日本主流媒體隨即設想了未來的血腥場面,這一系列觸動要比自民黨宣揚的更具有刺激性和冒險性。中國如果針鋒相對制定一個「海上安全法」,降低中國海軍使用武力的門檻,然後中國主流媒體設想與一個「與美國結盟」、並「與中國在東海存在島嶼爭端」的國家開戰,不知道日本人會作何感受?
日本通過安保法案
隨著日本通過安保法案,中日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是否會因日本自衛隊「更敢動武」而增加了,日本政府有義務就輿論的這一猜測和擔心作出解釋。
安倍及其同僚應當清楚中國沒有懼怕日本自衛隊的理由,隨著中國繼續發展,中國軍隊在東海一旦發生衝突時形成對日優勢的把握會越來越高。從理性角度,我們認為東京刻意向中方發出軍事挑釁,對所有日本人尤其對日本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安保法案通過的過程伴隨了日本國內罕見的抗議浪潮,安倍政府的執政穩定性因此受到影響。這增加了我們理解新安保法案的維度,也讓我們傾向於認為,日本政府依據該法命令自衛隊與中國軍事對抗未必很容易下決心。
日本自衛隊因為新法而鬆了綁,它的活動區域理論上擴大到了全世界,在外動武,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向國會交待。
民眾抗議
日本戰後由於美國軍事占領及強制整治改造,70年沒再對外用兵,夾著尾巴做了和平國家。一些日本人對做這樣的和平國家慶幸,還有一些人感到憋屈,總想重振日本「國威」,令人擔心的是,安倍執政團隊就屬於後一個人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頂著壓力通過安保法,不斷對中韓說硬話,安倍該抖的「威風」應當說已經抖了,他或許下一步需要放低姿態,給地區局勢貢獻些實實在在的正能量了。
9月19日無疑是日本戰後重要的一天,假如東北亞未來重燃有日本參與的戰火,通過安保法的這一天將被視為那場未來戰禍倒計時的開始。我們極不願意那樣的未來悲劇出現,希望安倍政府也真心不願意它的到來。那麼安倍除了拿出安保法案,他還需為證明該法案的確是為了和平目的而不斷採取行動,釋放建設性信號。
北京要吃進日本一塊國土:沖繩已與安倍決裂
中新網9月14日電 據日媒報道,當地時間本月14日上午,日本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在該縣政府大樓內舉行記者會,宣布取消在邊野古地區沿岸建設美軍基地的許可證。
沖繩知事宣布取消美軍基地建設許可
日媒分析稱,其此舉意味著沖繩縣政府在美軍基地建設問題上與日本中央政府間已徹底決裂。
據報道,翁長在記者會上表示,由於安倍政府無視沖繩民眾意願、堅持在邊野古地區的建設計劃,極大地傷害了沖繩縣民的心。
該縣政府委託第三方專家委員會經過調查檢證,認為前任知事批准基地建設的手續存在不合法的程序,故決定取消基地建設施工的許可證。
目前,日本政府已重啟美軍普天間機場(位於沖繩縣宜野灣市)搬遷至該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的相關工作。
伴隨與沖繩縣集中磋商而產生「停戰期」一結束,日本政府態度當即恢復原樣。
在育有豐富海洋生物,被居民自豪地稱為「生命之海」的當地,政府方面與反搬遷市民的摩擦場面也再度出現。
為此,翁長預定9月下旬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陳述反對邊野古搬遷的主張。
從結果而言,即在赴聯合國之前就表明了態度。周圍人士期待稱,「可以吸引國際社會關注,給日美兩國政府施壓。這是一個有效時機。」
日本政府方面在沖繩縣潛水調查結束後立即重啟作業,明確展現了推進邊野古搬遷的決心。
相關人士表示:「這是理所當然的應對。作業進度已經落後,接下來會穩步推進。」
日媒稱,對14日沖繩方面宣布撤銷許可的動作,日本政府則顯得不為所動。
沖繩北方擔當相山口俊一在1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知事曾在選舉中許下承諾。(撤銷許可)作為政治家,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表現出理解翁長立場的從容態度。
日本政府高官強調「確信許可手續並無瑕疵」。
但有日媒指出,與沖繩的對立激化,無疑將成為安倍政府的一大懸而未決課題。
有意見擔心,力爭在13日起的一周內在參院表決通過安保法案可能影響政府支持率。某政府相關人士吐露心聲說:「希望把沖繩問題對政權的傷害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從中日建交前,日本貿易促進協會每年都會訪華團訪華,沖繩縣副知事以下官員以往也參加過,但知事參加這次是首次。翁長雄志說:「如果(沖繩)能與中國構築亞洲經濟構想等各領域關係就好了」,「因為是大型訪問團,所以能與中方談到什麼程度還是未知數,但希望促進沖繩魚貝、豬牛肉等食品出口和形成國際物流中樞」,展示了沖繩希望與中國加強經濟關係的願望。
對此翁長雄志在訪華前表示:「沖繩在和平環境里才能發揮自己的軟實力,即自然、歷史、傳統、文化、萬國親善的精神,(這些)將使沖繩成為世界的橋樑和日本的先行者。這樣,(沖繩)在經濟上也能夠得到大發展,使沖繩致力於作為和平的緩衝地帶而不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
沖繩知事翁長雄志訪問中國
據悉,翁長雄志本姓顧,其祖先是琉球國時代首里士族,2000年出任那霸市長。在擔任那霸市長期間,翁長雄志與作為姐妹城市的福州交流頻繁,翁長本人也獲得了「福州榮譽市民」稱號。
去年10月,翁長雄志以反基地主張當選沖繩縣知事,他曾表示:「美軍基地是阻礙沖繩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希望日美兩國政府(就減輕基地負擔問題)切實討論」,並再三阻止日本政府建設美軍邊野古灣機場。3月,日本政府暫時收回翁長雄志管轄邊野古灣的漁業權後,翁長阻礙日本建設機場的行為在法律上已經顯得無計可施,隨後3月下旬就傳出了他將訪華的消息。
2005年琉球獨立運動
日本媒體注意到,本次訪問適逢翁長雄志抵制日本在沖繩邊野古灣填海建設美軍機場工程之際,琉球當地也正與致力於推進工程的日本政府關係僵持,因此這次訪華行程引發了媒體的關注。在翁長出發當天,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報社發表社論,譴責日本政府背信棄義建設邊野古灣機場。
對翁長訪華,日本政府和大部分主流傳媒鮮有評論,日本政府內部人士認為,翁長此次訪華是由於與安倍政府對峙導致振興預算無望增加,因此希望通過吸引更多中國遊客赴沖繩的方式實現經濟上的自立。
翁長雄志反對建設新基地這一立場引起了一些日本政客的不滿,日本非主流傳媒,包括各種網站、博客、YouTube等對翁長訪華也是一片「譴責」之聲,「賣國外交」、「朝貢貿易」等評語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