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英國鬥牛犬炒作背後沉重的真實,元芳,你怎麼看?

@ 2016-02-12

英國鬥牛犬,在15年的時候掀起一股熱潮,隨後風浪又逐漸平息。這種狗狗曾被炒到天價,但後來價格趨於穩定,純種的3000元以上,非純種的是200-700,但是如果是賽級犬的話,仍然是10000以上,無上限。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關於炒作的話題。

人靠衣裳馬靠鞍,似乎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見之物都已經不是他的「本來面目」,大多是經過包裝、經過美化,乃至經過炒作而衍生出來的--產品。是的,我用的是「產品"這個詞。

我們都在把自己打扮成一定價值的產品,來吸引同等或同等以上價值的人來進行投資。生活中也有很多工具滿足了我們這樣的心理需求,譬如美圖秀秀、譬如各類化妝品、譬如日新月異的服裝,甚至包括隱形於腹中的知識。

經濟學中有個說法是」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影響生產「。就好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一個對立共存的問題。人生而平等,同樣具有喜怒哀樂,也同樣具備七情六慾,陰暗與陽光都是對立共存的,只是具體的某一個人的個人傾向使得它最終的結果不同。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光環效應「,指的是」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像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人類都傾向於喜歡接觸優秀的人,反過來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因此會將自己放大。人類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在無限地將自己放大的過程中,會忘記自己最初的意圖,甚至會迷失在一種沾沾自喜、自我陶醉的狀態中。

而這一切優越感覺得以實現的載體就是「善假於物也」。「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錯誤地藉助外物來滿足私慾,也是傷害社會風氣的表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包裝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錯誤地來「美化」、「粉飾」就是一種病態。

生活在多元化的日子裡,要想成為一種不一樣的人。我們就需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這個世界所同化。回看來時的路,有麼有因為為了滿足私慾而傷害他人的事情呢? 人是社會化的產物,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價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