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蟲真的存在嗎,死亡之蟲的傳說

@ 2016-02-11

也許你會以為竹葉青比較厲害也許我映像中響尾蛇比較厲害,但是當說到死亡之蟲的時候,這些個厲害好似又黯然失色了,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死亡之蟲有好奇,那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死亡之蟲真的存在嗎,死亡之蟲的傳說吧。

一、死亡之蟲真的存在嗎

如果有朝一日你經過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那麼你一定要小心腳下,因為沙土下面很可能潛伏著一種非常恐怖的怪物。這種怪物十分可怕,很多當地人甚至沒有膽子提它的名字,只把它稱作「死亡之蟲」。原文地址:http://www.ufo-1.cn/article/201508/329.html

蒙古人稱「死亡之蟲」為Allghoikhorkhoi,在蒙古語裡為「腸蟲」的意思,因為據目擊者介紹,這種怪物在蒙古戈壁沙漠的諾揚(Noyon)地區出沒,外形很像牛的腸子,顏色為暗紅色,不僅長得醜陋無比,它的攻擊力也非常驚人。據目擊者稱,「死亡之蟲」大約有三到五英尺長,平時潛伏在沙土下面,一年到頭只在特定時間偶爾露崢嶸,沙漠居民對這種東西非常害怕。

你第一次聽說蒙古「死亡之蟲」,肯定會認為這只是一個玩笑,因為這類說法太象出自三流電影了,腸蟲不僅會噴射毒液,還能放電,甚至在幾米開外都可以將人或畜電死!可是,對於這樣的傳聞,科學家並不會一笑了之。在他們眼裡,關於「死亡之蟲」的傳說在蒙古流傳如此之廣,人們的描述如此驚人的一致,足以說明科學界有必要揭開這個自然之謎,死亡之蟲真的存在嗎。

當地牧民堅持說,「死亡之蟲」絕非杜撰,它確確實實存在。這種怪物能吐出一種像硫酸一樣的黃色腐蝕性唾液,還能夠在瞬間產生強大的電流,足以將一頭成年駱駝電死。可是,這些都是目擊者的一面之詞,迄今為止,誰也沒有拍到過「死亡之蟲」的照片,也沒有人找到足以證明「死亡之蟲」確實存在的證據,所以,當地所謂的目擊者的說法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早在1926年,英國教授羅伊·安德魯斯就在他的專著《跟蹤古人》中提到過這種神奇的動物。可是,很多科學家並不相信「死亡之蟲」的存在,因為儘管包括許多蒙古官員在內的許多人都堅信它的存在,而且對這種東西都描述得非常詳細,可是這些人都承認自己沒有親眼看到過腸蟲。

可是探險家們了解到,當地有很多人自稱是目擊者,有些人甚至看到過好多次。有一位目擊者甚至在不經意間與腸蟲有過「親密接觸」,結果他的手臂被燒傷,傷口周圍變得鐵青。當地藝人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雕出一條腸蟲,和雪豹、野生白山羊等珍貴動物的標本一起擺放在當地的博物館裡,毫無疑問,博物館裡的腸蟲雖然是木頭雕刻而成,但它絕對是所有展品中的「大明星」。

有些探險家認為,雖然迄今為止他們沒有找到腸蟲確實存在的確鑿證據,但他們相信蒙古戈壁里存在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可能的,因為那一地區人跡罕至,從生態學的角度說,那裡生活著一些奇異的動物其實並不奇怪。人們之所以覺著腸蟲奇怪,是因為它所處的環境太封閉,科學界對它的情況了解得太少。另外,目擊者生活在不同地區,大多數人互不認識,可是他們的描述驚人的一致,這決非偶然。

正因為這種未經科學證實的怪物被當地人說得神乎其神,很多科學家才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試圖揭開這個自然謎團。在調查「死亡之蟲」方面走得最遠的當數捷克著名作家伊萬·馬克爾,他曾在1990和1992年兩度深入戈壁灘進行實地調查,並計劃今年夏天展開第三次實地調查之旅。屆時,他打算駕駛小型飛機從高處往下搜索,一旦腸蟲出來曬太陽,它將難逃馬克爾的「法眼」。

據馬克爾搜集到的材料,腸蟲至少有半米長,和人的胳膊一般粗,外形像牛的大腸。尾巴很短。有些目擊者說它的身上有斑點。其實,你很難區分腸蟲的頭和尾,因為誰也沒有看到過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長在什麼位置。它的顏色為暗紅色,象血和義大利臘腸。它的行走方式也很特別,要麼向前滾動,要麼向一側蠕動。人們只能在一年中最熱的6月和7月里看到它,過了這兩個月,它就鑽入沙土中開始「冬眠」。它一般是在雨後地面很濕時才會爬上地面。

與馬克爾不約而同地做出今夏探索腸蟲之謎的還有一個英國的探險小組。他們計劃到「死亡之蟲」出沒最頻繁的地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科學探險,試圖揭開這個自然之謎。

探險隊長理察·弗里曼是英國為數不多的秘密動物學家,他從孩童時代就對那些未知的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動物管理員干起,最後成為動物園園長,飼養過許多珍稀動物。後來辭掉園長職務,專門從事未知動物的研究,多次到東非、歐洲、亞洲和美洲研究土著動物。其他成員包括物理學家克里斯·克拉克、科學作家喬恩·海爾、藝術家兼設計師達弗·邱吉爾,外加數名蒙古嚮導。

他們已經採訪了多位目擊者,其中一位名叫魯夫桑多吉,曾經是一名警察。他聲稱,1930年,也就是他15歲那年,他在野外看到過腸蟲。當時自己很害怕,回家問父母這是種什麼東西,他的父母告訴他這就是惡毒的腸蟲,千萬不要靠近它。

探險隊希望能親眼見到腸蟲,拍下它的照片,當然,能活捉一條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他們對這次探險之旅之所以抱有很大信心,是因為他們制定了周密的計劃。比如,他們將把河水引入部分沙漠地區,將腸蟲從洞裡引誘出來。

儘管蒙古「死亡之蟲」外表奇醜無比,但這絲毫無法掩蓋它的血腥與殘暴。如果外界的報告可以令人相信的話,那麼這種怪物將是動物里的「終極殺手」。根據外界的傳言,你可以想像一下,它是一種能吐出像硫酸一樣的腐蝕性液體(甚至可以腐蝕金屬)的怪物,是一種眼睛中噴射出的電流甚至能夠殺人的怪物。

弗里曼則認為,蒙古戈壁沙漠裡存在一種行蹤神秘的動物,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像當地人所說的「死亡之蟲」有那麼大的可怕殺傷力,這一點令人懷疑。他因此聯想到中世紀歐洲的火蜥蜴迷案,當時人們以為這種火蜥蜴有劇毒,甚至有人推測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當時由於喝了生活有火蜥蜴的溪水後,幾百人丟了性命。

但現在科學家知道,火蜥蜴無毒。另外類似的可怕傳說在今天的蘇丹同樣存在,當地人普遍認為沙蟒蛇劇毒無比,人們只要碰它一下,就會死掉,事實是這種蟒蛇根本就沒有毒性。

弗里曼並不認為所謂的「腸蟲」是一種蟲子,因為蟲子需要濕潤的空氣和泥土,腸蟲所處的環境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果蒙古戈壁沙漠裡果真有這樣的動物,那麼它更有可能是石龍子,也就是一種長有短小或退化了的腿的蜥蜴。

讓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如果這種怪物是石龍子,可石龍子雖然喜歡生活在沙子裡,但它們不能分泌毒液。事實上,人們只知道兩種有毒蜥蜴———毒蜥和墨西哥須蜥,而且人們從未在亞洲發現這兩種蜥蜴的蹤影。如果不是蜥蜴,那麼它可能是一種未知的蛇類。一些神秘動物學家(研究神秘動物蹤跡的專家)表示,蒙古「死亡之蟲」符合人們對致命毒蛇的描述。

致命毒蛇是一種產自澳大利亞的有劇毒的蛇。致命毒蛇與眼鏡蛇關係緊密,而幾種眼鏡蛇在自衛時會噴射毒液。但是,這種毒液只有在接觸到眼睛時才有危險,另外它肯定不具任何腐蝕特性。眼鏡蛇更不可能釋放電流。鰻魚和其它幾種魚雖然可以放電,但它們不可能生活在陸地上,而對於所有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來說,它們又完全不具備這種技能。

所以迄今為止,對於蒙古「死亡之蟲」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科學界意見不一。也許越是讓人覺著神秘,流傳越久遠的「怪物」,要給它們驗明正身的難度越大。

在蒙古遊牧部落中流傳了數百年的怪獸激起了科學家和業餘研究者的興趣。人們展開了眾多探險,他們總會在某次探險中收集到能夠證明這隻蠕蟲存在的證據,這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

二、死亡之蟲的傳說

蒙古戈壁沙漠上流傳著一個離奇的傳說--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種巨大的血紅色蟲子出沒,它們形狀十分怪異,會噴射出強腐蝕性的劇毒液體。此外,這些巨大的蟲子還可從眼睛中射出不明能量流,讓數米之外的人或動物瞬間受傷,然後將獵物慢慢地吞噬。所以大家把它稱為"死亡之蟲""沙蟲"。

「死亡之蟲」出現意味著死亡和危險,當人們第一次聽到蒙古傳說中的「死亡之蟲」時,會認為這只是一個杜撰的玩笑而已,它就如同科幻電影和連環漫畫中的怪異大蟲一樣。但是「死亡之蟲」卻似乎並不是一個荒誕的傳說,許多目擊者對它的描述都驚人地一致,它生活在戈壁沙漠的沙丘之下,長5英尺左右,通體紅色,身上有暗斑,頭部和尾部呈穗狀,頭部器官模糊。蒙古當地將「死亡之蟲」命名為「allghoi khorkhoi」,由於這種恐怖的蟲子從外形上很像寄居在牛腸子中的蟲子,也被稱為腸蟲。

據目擊者稱,每當「死亡之蟲」出現,將意味著死亡和危險,因為它不但會噴射出致命毒液,還可從眼睛放射出強電流殺死數英尺之外的獵物,而我們能夠僥倖存活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英文資料中第一次提及「死亡之蟲」是於1926年,美國教授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在《追尋古人》一書中描述了「死亡之蟲」,但是他還不能完全確信依據蒙古官員們描述的這種沙漠怪物的存在。他在書中寫道:「儘管現在的人們很少見到『死亡之蟲』,但是當地蒙古人對『死亡之蟲』的存在表現得非常堅定,而且那些目擊者的描述竟驚人地相似。」

捷克探險家伊凡·麥克勒是探尋「死亡之蟲」的權威專家,他早在1990年和1992年分別兩次來到蒙古尋找「死亡之蟲」的蹤跡,儘管前兩次探險並未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但是他已被「死亡之蟲」的神秘感深深吸引。

今年夏天,麥克勒將再次來到蒙古實現自己的探索心愿,這次他將有備而來。他的計劃是乘坐超輕型飛機低空飛行在蒙古戈壁,進而有效地擴大探索範圍,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發現躺在沙丘上曬太陽的「死亡之蟲」,將「死亡之蟲」具體的生活習性和特點記錄下來,填補蒙古當地人有關「死亡之蟲」不詳實的資料。

依據前兩次探尋經驗,麥克勒編寫了一份具有實用價值的「情報資料」,是陸續前來探索「死亡之蟲」的科學家和獵人們的必讀信息。

麥克勒在這份資料中指出,外形像香腸的「死亡之蟲」體長為0.5米,如同男性胳膊一般粗細,類似於牛體內的腸蟲。它的尾端很短,就像是被刀切斷一樣,尾端不是錐形。由於「死亡之蟲」的眼睛、鼻孔和嘴的形狀很模糊,讓目擊者乍一看無法具體辨識其頭部和尾部。它整體呈暗紅色,與血液、義大利臘腸的顏色十分接近。「死亡之蟲」的爬行方式十分古怪,它要麼向前滾動著身體,要麼將身體傾向一側蠕動前進。

「死亡之蟲」生活在荒無人煙的沙丘之下或炎熱的戈壁山谷之中,通常目擊者看到「死亡之蟲」都是在每年天氣最炎熱的6月和7月。其他的時間它會鑽進沙丘中過著冬眠般的生活,除非戈壁沙漠喜逢降雨,「死亡之蟲」會鑽出沙丘沐浴戈壁難得的清新濕潤。

吧不久之前英國探險家亞當·戴維斯組建了一支探險隊,不遠萬里從英國來到蒙古茫茫戈壁,探尋「死亡之蟲」的蹤跡。據了解,戴維斯一生中最大喜好就是探索地球神秘區域,他曾經組建探險隊前往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和剛果。

戴維斯說,「最初我是從網際網路上了解到『死亡之蟲』的相關信息,在網際網路上有許多關於蒙古『死亡之蟲』的故事。多年以來,生活在當地的牧民談蟲色變,他們拒絕談論『死亡之蟲』,它實在是太可怕了!」

戴維斯此次探測得到好友安迪·安德森和當地蒙古嚮導的幫助,他們探險征程上第一個露營地是戈壁上的一處破舊寺廟。在捷克探險家麥克勒1990年第一次探險時,這處寺廟還有許多僧侶,也許麥克勒對「死亡之蟲」的印象多數是從僧侶口中得到的信息。而如今這裡卻是一片殘垣斷壁。

在那位老者的蒙古帳篷里,他在探險隊的地圖上指出「死亡之蟲」經常出沒的地點,這些通常是地勢險要的地區。他並告訴戴維斯,「死亡之蟲」一般在6、7月份出現,還有每當降雨之後,Goyo草(蒙古戈壁開著小黃花的植物)綻放花朵時,「死亡之蟲」就會鑽出沙子。此外,他還指出,在一個死亡之蟲時常出現的戈壁山谷中,還生活著帶有劇毒的蜘蛛和毒蛇,它們從不畏懼人類的出現,它們會向入侵自己領地的人類發動致命攻擊。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探險隊來到一個據稱從未有外國探險家到達的區域。在那裡一位青年人稱,3年前在一口井附近曾看到過「死亡之蟲」,而且村裡的居民經常看到它的蹤跡。

在途中戴維斯接觸到一位男子,他向探險隊表示自己曾無意碰到過「死亡之蟲」,可怕的「死亡之蟲」噴射的毒液將自己的手臂燒傷,當他忍著疼痛將「死亡之蟲」放在冷卻的安全氣袋,「死亡之蟲」卻噴出綠色腐蝕性毒液從氣袋中逃脫。

依據探尋途中獲得的信息和資料,戴維斯一行決定自己碰碰運氣尋找「死亡之蟲」的蹤跡,他們在三個據稱「死亡之蟲」時常出沒的地點「安營紮寨」,並決定在每天不同的時間段搜尋「死亡之蟲」。他們凌晨搜尋兩個小時、早餐後和午餐後各進行兩小時,在傍晚他們也四處搜索「死亡之蟲」,但是一天天過去了,每天搜索六七個小時,他們卻仍未尋找到它的蹤跡。

戴維斯此次探險之旅,雖然未親眼目睹「死亡之蟲」,但他仍對「死亡之蟲」的故事充滿信心。他引用安德魯斯的話稱:「如果不是『死亡之蟲』的故事流傳如此廣泛,每一位目擊者對它的描述如此一致,人們都會將它作為一個離奇的傳說。」但事實證明,英國這支探險隊已被蒙古神秘戈壁所深深吸引,戴維斯表示今後他將組織第二次探險,揭開「死亡之蟲」的神秘面紗!

關於死亡之蟲的傳說現在不僅被拍成了影視劇,還被做成了遊戲,在沒解開死亡之蟲神秘面紗之前這也讓很多有興趣的朋友提前過了一把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