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俄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北方四島的歸屬,一直是日本歷屆政府與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外交關係的重要議題,儘管日本一直不承認目前俄羅斯對北方四島的實際控制,不過,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雖然俄羅斯已經不再像過去的蘇聯那樣強大的令人敬畏,不過,憑藉其強大的核武庫,也一直是俄羅斯欺負其他國家,還沒哪個國家敢於對俄羅斯使用強硬手段。
近日,針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有關日俄締結和平條約不等同於領土問題的解決,並要求日方接受「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的現實的相關言論,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加藤勝信表示完全「不可接受」。
北方四島是指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四個島嶼,俄羅斯稱這四個島嶼為南千島群島(southern kuriles),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 (northern islands / northern territories)。由於歷史原因以及重要的資源、軍事等原因,導致俄羅斯與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爭執不下。 北方四島資源豐富,四島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相會之外,從而形成了暖寒流魚類相聚的場所,因此這裡有「魚類寶庫」之稱,當地人曾用「海膽亂滾,螃蟹重疊」來形容這裡水產的豐富。擇捉島和國後島屬於火山地帶,具有豐富的溫泉和地熱資源。除此之外,北方四島還有著巨大的軍事價值,當年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出發之前的集結地就是擇捉島的單冠灣。更大的問題在於,一旦被親美的日本控制北方四島之後,不僅會封閉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會封閉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為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這對於俄羅斯傳統的雙頭鷹戰略,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占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加強了千島群島的防務,集結了8萬大軍,修築了9處機場,能容納近600架飛機,其中占守島的日軍多達2.3萬人,還得到第11戰車聯隊的支援。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關於戰後日本問題的《雅爾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為了執行《雅爾達協定》,蘇聯決定用武力收回被日軍占領的千島群島,展開了著名的「守門之戰」。1945年8月15日夜,蘇軍步兵第101師和太平洋艦隊奉命實施登陸作戰。進攻相對來說比較順利,除了在進攻占守島時候遇到日軍頑強抵抗之外,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北部的日軍繳械投降。8月28日凌晨,蘇軍在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接著在9月1日又占領了國後和色丹兩島,日軍均未抵抗。攻占齒舞島的最後行動是在9月5日結束的。由於日軍均未抵抗,所以雙方均無傷亡。
在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由於經濟困難,需要日本的願住等原因,曾經同意將北方四島中的齒舞和色丹交還給日本,但日方認為,俄方利用日本戰敗強占四島是「非法占領」,只有將四島歸還日本後,日本才能與俄簽署和平條約。俄方認為其占領四島是二戰的結果,改變這一結果將意味著否定二戰。俄方主張,根據蘇聯和日本1956年簽署的《日蘇聯合宣言》,俄只能以簽署和平條約為條件將齒舞、色丹兩島歸還日本。由於雙方互不讓步,兩國至今未能簽署作為兩國關係基礎的和平條約。
近年來,俄羅斯與日本關於北方四島的爭端日益強烈,雙方各不讓步,雖然北方四島上的俄羅斯居民出於對鄰近的日本經濟往來的需要,時常對登島的日本遊客曲意逢迎,喊幾句北方四島屬於日本這類的口號,不過事實上,兩國政府高層對北方四島問題高度重視,梅德韋傑夫在任職俄羅斯總統和總理期間,三次登上北方四島,宣示俄羅斯政府對北方四島的立場,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曾經乘船從海上視察了被俄羅斯控制的北方四島。不過,目前日俄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成為妨礙日俄關係進步的巨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