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地震倒塌,「沙拉油桶與結構無關」?!建築系背景作家提出四項觀點狠狠打臉啦!

@ 2016-02-10

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地震倒塌,「沙拉油桶與結構無關」?!建築系背景作家提出四項觀點狠狠打臉啦!

最近打開新聞媒體頻道都可不斷看到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後的搶救消息,目前已過了黃金救援72小時仍有上百名住戶受困...然而,發生這樣的憾事讓大家將原因聚焦在大樓本身結構強度和偷工減料等問題,從現場斷裂樑柱中發現的「沙拉油桶」更是讓國外媒體震驚不已,認為這一切太過誇張!

(圖片來自蘋果日報)

雖然之前已有人分析「大樓倒塌原因和沙拉油桶無關」,日前更有土木背景的建築師和結構技師跳出來護航,表示這是種常見的「工法」!而最近卻有名具有建築系學歷的知名作家看不下去,跳出來提出四大觀點打臉!

以下是全文(轉載自李志銘臉書):

【沙拉油桶蓋房子】

敝人身為(大學時代)建築系曾經的一名逃兵

如今不慎誤入歧途、成了每天幾乎只坐在家裡寫作的「坐(作)家」

這一兩天看到媒體不斷報導台南維冠金龍大樓震災的不幸事件,其中特別引我關注的,乃在倒塌現場發現破損樑柱內部用沙拉油桶填充一事

一開始,由於媒體率先公布照片裡所呈現的畫面怵目驚心,先是引發了網友鄉民一陣撻伐,說這是建商偷工減料、草菅人命

後來過了一會兒,立馬就有土木背景的建築師和結構技師跳出來喊冤,而且還煞有介事地畫了幾張過去咱在大學時代念建築結構學課本上經常出現的施工草圖,不僅大力聲明「使用沙拉油桶來作為非結構(裝飾牆柱)的填充物是一種『常見』工法,且有著減少建物載重的功效」等云云,似乎為「空沙拉油桶填塞樑柱」一事提出了「理所當然」的解釋以及專業背書,彷彿只要符合結構法規計算就OK了、沒問題的,這番說詞很快也被瘋狂轉載

但我始終質疑這樣的說法,幾點理由如下

其一

即便單純由建築結構的分析來看,沙拉油桶並非在建物的主承重結構內,大樓倒塌應與沙拉油桶無關

然而,使用沙拉油桶當作建築構造填充材的方式,卻反應了建築業隨意散漫的態度,而這種隨意散漫的態度往往是造成營建業品質惡化的主因

其二

縱使裝飾用的牆或柱有減重的必要,為何不使用合格的輕質建材?沙拉油桶、保麗龍這類東西算是「建材」嗎?法令又允許將之作為建材使用嗎?我以為往後應該修改建築法,把填充物統一指定規格跟標記

其三

類此的施工法若為法令許可者,為何較早的建物不使用,而近幾年的大樓才發現這種情況?為何建築界並非普遍使用,而是部分業者使用?何以使用這種施工法的業者所蓋大樓,倒塌的特別多,有的甚至整片社區大樓全部倒塌?又為何較早年的建物不倒塌,反而新建的大樓紛紛倒塌?這些有違常理的情況,恐非部分建築界人士三言兩語,就能交代過去。

其四

美學文化與觀感問題,現在房子開價很多至少都在千萬以上(年輕人買不起房啊),其中確有不少在構造功能與空間設計上華而不實、好大喜功,而台灣的營建商人實在是太聰明了,為了塑造假掰的復古造型裝飾柱,卻同時為了節省成本而用沙拉油桶作填充物。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乃至成為台灣營建業界特有的世界奇觀。

事實上,這也正是台灣獨有的工法,,說它是黑心商品並不為過。其實並不是有發生事情才能叫黑心,凡是只要為節省成本-即所謂惡名昭彰的「扣死當」(cost down)、該做而不做的,都可稱作「黑心」,或者正其名為「不良品」。

我真的不相信國外建築會這樣填充沙拉油桶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