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兵在印尼叢林中待了二十九年,他竟然是個台灣人!他不相信戰爭已經結束,直到…他才願意走出叢林!

@ 2017-07-19

1974年在印尼叢林中發現一名日本兵,叫小野田寬郎。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已經29年了,這位小野田寬郎卻一直不肯相信日本已經投降,在他看來天皇是不可能投降的。直到小野田的上司親自來告訴他,日本已投降的事實,他才相信,然後走出了印尼的叢林。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當時還引起了轟動。

關於這件事可以戳一下這裡:1974年才投降的日本兵 回國後受到熱烈歡迎

然 而,1974年才走出印尼叢林的其實還不止小野田寬郎,有一名叫中村輝夫的日本兵也是一直藏匿在印尼的叢里中,1974年才走出來的。但是這個中村輝夫卻 不是真正的日本人,他實際上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人。他的漢名叫李光輝,本族名叫史尼育唔。李光輝1974年才走出印尼叢林不是因為他忠於日本天皇,而是 他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這點跟小野田寬郎有本質的不同。對於李光輝我之所以一直沒用「投降」的字眼是因為我覺得李光輝及其大多數台灣原住民日本兵並非為日 本天皇二戰,他們也不是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他們只是在日據時代下的被迫的產物。

在二戰時期有很多台灣人被迫參加了日軍,特別是在二戰後期日軍軍力不足的情況下。比如我們看電影《太平輪》中金城武飾演的那個台灣籍日軍軍醫。他要不是軍醫的話恐怕不會被派到大陸來,因為那時候大多數台灣籍日本兵都是派往東南亞戰場的。

我 想原因有二:一是台灣畢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人跟大陸人同宗同源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道理日本人也知道,派到大陸戰場恐怕會節外生 枝。二是台灣氣候接近東南亞,台灣籍士兵能夠適應氣候,相反日本氣候偏寒冷,好多日本兵並不適應東南亞的氣候。並且台灣籍士兵中多為原住民,原住民們常年 生活的山林中,能夠適應東南亞那種叢林作戰的方式。

我們知道二戰時期日軍中有個高砂義勇隊,這就是全部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他們熟悉叢林,神出鬼沒,作戰勇猛,為日軍在南洋立了不少戰功。1930年的霧社事件就使日本人見識了台灣原住民在叢林戰中的勇猛,這才有了後來的高砂義勇隊。

那麼,台灣原住民是被迫加入日軍的嗎?其實,還不完全是,有的確實是自願加入的。但是他們不是為了什麼主義,什麼信仰,更不是為日本天皇二戰,原住民只是比較尚武,參軍是一個男人的榮譽, 至於參的什麼軍還真不是很重要。

在 這裡我們必須要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那時候的台灣原住民其實沒有國家概念的,沒有中華民族概念的,他們只有部落概念。在他們眼中漢人和日本人沒什麼兩樣, 都是外族而已。誰對他好,他就覺得你是朋友。事實上,在清朝統治時期台灣原住民的地位甚至還不如日據時代,特別是霧社事件後原住民們的地位反倒提高了不 少,日本人也摸准了他們的脈,知道該如何跟那些原住民打交道了。關於霧社事件可以看一下電影《賽德克巴萊》,如果你看懂了,或許能了解一些東西。

說到這裡,我們又不得不埋怨一下清政府了,當初你要不欺負人家,要是能夠對那些原住民好一點,讓人家有個念想,增加認可度,現在也不至於……滿清真是遺毒無窮啊!


相关文章